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梳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34:19
文档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梳理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梳理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集合与元素(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__或_______两种,用符号____或_____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4)常见数集的记法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N+(或N*)ZQR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若x
推荐度:
导读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梳理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集合与元素(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__或_______两种,用符号____或_____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4)常见数集的记法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N+(或N*)ZQR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若x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梳理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__或_______两种,用符号____或_____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N+(或N*)

ZQ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若x∈A,则x∈B)

A⊆B

(或B___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

A____B

(或B___A)

集合相等集合A,B中元素相同或集合A,B互为子集

A=B

3.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图形
符号A∪B={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

∁UA={_________}

4.集合关系与运算的常用结论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为____个,非空子集个数为______个,真子集有_________个.

(2)A⊆B⇔A∩B=A⇔A∪B=B.

[方法与技巧]

1.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征,特别是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题时经常用到.解题后要进行检¬验,要重视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

2.对连续数集间的运算,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对已知连续数集间的关系,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单独考察等号能否取到.

3.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图.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又一体现.

[失误与防范]

1.解题中要明确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关注集合的代表元素(集合是点集、数集还是图形集).对可以化简的集合要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运算.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时刻关注对空集的讨论,防止漏解.

3.解题时注意区分两大关系:一是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二是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

4.Venn图图示法和数轴图示法是进行集合交、并、补运算的常用方法,其中运用数轴图示法时要特别注意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

二.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______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如果p⇒q,则p是q的_____条件,同时q是p的________条件;

(2)如果p⇒q,但q⇏ p,则p是q________________条件;

(3)如果p⇒q,且q⇒p,则p是q的____________条件;

(4)如果q⇒p,且p⇏ q,则p是q的______________条件;

(5)如果p⇏ q,且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方法与技巧]

1.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的关键是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按定义来写;在判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以及逆否命题的真假时,要借助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或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或同假来判定.

2.充要条件的几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则q、若q则p的真假.

(2)等价法:即利用A⇒B与¬B⇒¬A;B⇒A与¬A⇒¬B;A⇔B与B⇔A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设A={x|p(x)},B={x|q(x)}: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或q是p的必要条件;若A真包含于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失误与防范]

1.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要写出其他三种命题时,必须保留大前提.

2.判断命题的真假及写四种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命题的结构,可以先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3.判断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条件之间关系的方向,正确理解“p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q”等语言.

三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常见的全称量词有“所有”“每一个”“任何”“任意一条”“一切”等.

(2)常见的存在量词有“有些”“至少有一个”“有一个”“存在”等.

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1)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

(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

3.命题的否定

(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2)p或q的否定:非p且非q;p且q的否定:非p或非q.

4.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作逻辑联结词.

(2)简单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pq¬p

¬ q

p或q

p且q

[方法与技巧]

1.把握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形式,特别是字面上未出现“或”、“且”时,要结合语句的含义理解.

2.要写一个命题的否定,需先分清其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再对照否定结构去写,并注意与否命题区别;否定的规律是“改量词,否结论”.

[失误与防范]

1.p或q为真命题,只需p、q有一个为真即可;p且q为真命题,必须p、q同时为真.

2.两种形式命题的否定

p或q的否定:非p且非q;p且q的否定:非p或非q.

3.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则q”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加以否定而得到的命题,它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命题的否定”即“非p”,只是否定命题p的结论.

四.归纳与类比

1.归纳推理

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有这种属性.我们将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归纳推理的基本模式:a、b、c∈M且a、b、c具有某属性,

  结论:任意d∈M,d也具有某属性.

2.类比推理

由于两类不同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类对象的其他特征,推断另一类对象也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我们把这种推理过程称为类比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两类事物特征之间的推理.

类比推理的基本模式:A:具有属性a,b,c,d;  B:具有属性a′,b′,c′;

          结论:B具有属性d′.(a,b,c,d与a′,b′,c′,d′相似或相同)

3.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最常见的合情推理,合情推理的结果不一定正确.

4.演绎推理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

[方法与技巧]

1.合情推理的过程概括为

―→―→

―→

2.演绎推理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方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数学问题的证明主要通过演绎推理来进行.

 [失误与防范]

1.合情推理是从已知的结论推测未知的结论,发现与猜想的结论都要经过进一步严格证明.

2.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证明,它常用来证明和推理数学问题,注意推理过程的严密性,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3.合情推理中运用猜想时不能凭空想象,要有猜想或拓展依据.

五.综合法与分析法。反证法

1.综合法

(1)定义:从命题的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通过演绎推理,一步一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综合法.

(2)框图表示:→→→…→(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

2.分析法

(1)定义:从求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保证前一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归结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或者归结为定义、公理、定理等.我们把这样的思维方法称为分析法.

(2)框图表示:→→→…→.

3.反证法

我们可以先假定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在这个前提下,若推出的结果与定义、公理、定理相矛盾,或与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相矛盾,或与假定相矛盾,从而说明命题结论的反面不可能成立,由此断定命题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反证法.

反证法的证题步骤是:(1)作出否定结论的假设;(2)进行推理,导出矛盾;(3)否定假设,肯定结论.

[方法与技巧]

1.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2.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3.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失误与防范]

1.用分析法证明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证……”“只需证……”等,逐步分析,直至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

2.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的命题进行推理,如果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

六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步骤是:

(1)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n0(如n0=1或2等)时,命题成立;

(2)在假设当n=k (k∈N+,k≥n0)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推出当n=k+1时,命题成立.

根据(1)(2)可以断定命题对一切从n0开始的正整数n都成立.

[方法与技巧]

1.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有一无二,是不完全归纳法,结论不一定可靠;有二无一,第二步就失去了递推的基础.

2.归纳假设的作用

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对于归纳假设要注意以下两点:

(1)归纳假设就是已知条件;(2)在推证n=k+1时,必须用上归纳假设.

3.利用归纳假设的技巧

在推证n=k+1时,可以通过凑、拆、配项等方法用上归纳假设.此时既要看准目标,又要掌握n=k与n=k+1之间的关系.在推证时,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方法都可以应用.

[失误与防范]

1.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初始值n0不一定是1;

2.推证n=k+1时一定要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是数学归纳法.

七算法与算法框图

1.算法的含义

算法是解决某类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或程序,只要按照这些步骤执行,都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2.算法框图

在算法设计中,算法框图(也叫程序框图)可以准确、清晰、直观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步骤,算法框图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3.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1)顺序结构:按照步骤依次执行的一个算法,称为具有“顺序结构”的算法,或者称为算法的顺序结构.

其结构形式为

(2)选择结构:需要进行判断,判断的结果决定后面的步骤,像这样的结构通常称作选择结构.

其结构形式为

(3)循环结构:指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

其基本模式为

4.基本算法语句

任何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五种基本的算法语句,它们分别是: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5.赋值语句

(1)一般形式:变量=表达式

(2)作用: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

6.条件语句

(1)If—Then—Else语句的一般格式为:

(2)If—Then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7.循环语句

(1)For语句的一般格式:

(2)Do Loop语句的一般格式:

[方法与技巧]

1.在设计一个算法的过程中要牢记它的五个特征:

概括性、逻辑性、有穷性、不唯一性、普遍性.

2.在画算法框图时首先要进行结构的选择.若所要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分情况讨论,只用顺序结构就能解决;若所要解决的问题要分若干种情况讨论时,就必须引入选择结构;若所要解决的问题要进行许多重复的步骤,且这些步骤之间又有相同的规律时,就必须引入变量,应用循环结构.

[失误与防范]

1.注意起止框与处理框、判断框与循环框的不同.

2.注意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的联系:对于循环结构有重复性,选择结构具有选择性没有重复性,并且循环结构中必定包含一个选择结构,用于确定何时终止循环体.

3.循环语句有“For语句”与“Do Loop语句”两种,要区别两者的异同,主要解决需要反复执行的任务,用循环语句来编写程序.

4.关于赋值语句,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赋值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例如3=m是错误的.

(2)赋值号左右不能对换,赋值语句是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例如Y=x,表示用x的值替代变量Y的原先的取值,不能改写为x=Y.因为后者表示用Y的值替代变量x的值.

(3)在一个赋值语句中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不能出现多个“=”.

八.复数

1.复数的有关概念

(1)定义:形如a+bi(a,b是实数,i是虚数单位)的数叫作复数,其中a叫作实部,b叫作虚部.

(2)分类:

满足条件(a,b为实数)

复数的分类a+bi为实数⇔b=0

a+bi为虚数⇔b≠0

a+bi为纯虚数⇔a=0且b≠0

(3)复数相等:a+bi=c+di⇔a=c且b=d(a,b,c,d∈R).

(4)共轭复数:a+bi与c+di共轭⇔a=c,b=-d(a,b,c,d∈R).

(5)模:向量的模叫作复数z=a+bi的模,记作|z|,即|z|=(a,b∈R).

2.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z=a+bi与复平面内的点Z(a,b)及平面向量=(a,b)(a,b∈R)是一一对应关系.

3.复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设z1=a+bi,z2=c+di,a,b,c,d∈R

(2)几何意义:复数加减法可按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进行.

如图给出的平行四边形OZ1ZZ2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即=+,=-.

                   

[方法与技巧]

1.复数的代数形式的运算主要有加、减、乘、除及求低次方根.除法实际上是分母实数化的过程.

2.复数z=a+bi(a,b∈R)是由它的实部和虚部唯一确定的,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问题的主要方法.对于一个复数z=a+bi(a,b∈R),既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它,把复数看成一个整体,又要从实部、虚部的角度分解成两部分去认识.

3.在复数的几何意义中,加法和减法对应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其方向是应注意的问题,平移往往和加法、减法相结合.

[失误与防范]

1.判定复数是实数,仅注重虚部等于0是不够的,还需考虑它的实部是否有意义.

2.两个虚数不能比较大小.

3.注意复数的虚部是指在a+bi(a,b∈R)中的实数b,即虚部是一个实数

九.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的作用下,点P(x,y)对应到点P′(x′,y′),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

(1)极坐标与极坐标系的概念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作极点,从O点引一条射线Ox,叫作极轴,选定一个单位长度和角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确定了一个平面极坐标系,简称为极坐标系.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用ρ表示线段OM的长,θ表示以Ox为始边、OM为终边的角度,ρ叫作点M的极径,θ叫作点M的极角,有序实数对(ρ,θ)叫做点Μ的极坐标,记作M(ρ,θ).

当点M在极点时,它的极径ρ=0,极角θ可以取任意值.

(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设M为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x,y),极坐标是(ρ,θ).由图可知下面关系式成立:

或.

这就是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3.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曲线图形极坐标方程
圆心在极点,半径为r的圆

ρ=r(0≤θ<2π)

圆心为(r,0),半径为r的圆

ρ=2rcos_θ(-≤θ<)
圆心为(r,),半径为r的圆

ρ=2rsin_θ(0≤θ<π)

过极点,倾斜角为α的直线

θ=α(ρ∈R) 或θ=π+α(ρ∈R)

过点(a,0),与极轴垂直的直线

ρcos θ=a(-<θ<)
过点(a,),与极轴平行的直线

ρsin_θ=a(0<θ<π)

4.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

(1)曲线的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是曲线方程的不同形式.一般地,可以通过消去参数从参数方程得到普通方程.

(2)一般地,在取定的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都是某个变数t的函数并且对于t取的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组所确定的点P(x,y)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方程组就叫作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x,y之间关系的变数t叫作参变数,简称参数.

相对于参数方程,我们把直接用坐标(x,y)表示的曲线方程f(x,y)=0叫作曲线的普通方程.

2.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

点的轨迹普通方程参数方程
直线y-y0=tan α(x-x0)

(t为参数)

x2+y2=r2

(α为参数)

椭圆+=1(a>b>0)

(φ为参数)

双曲线-=1 ,(a>0,b>0)

(φ为参数)

在用方程解决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时,将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有助于对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的认识,从而达到化陌生为熟悉的目的,这是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1.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体现了化归思想.

2.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时,要注意两种方程的等价性,不要增解;确定曲线的参数方程时,一定要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必要时通过参数的范围去掉多余的解.

文档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梳理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梳理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1.集合与元素(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____或_______两种,用符号____或_____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4)常见数集的记法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N+(或N*)ZQR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若x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