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的1:
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1、化学实验安全(A)
实验室规则
实验室安全守则
药品安全存放
药品安全取用
实验操作的安全
意外事故的处理
化学火灾的扑救
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 常用仪器的使用
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
酒精灯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② 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③ 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
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
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P4图标的识别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
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蒸发
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蒸馏
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 检漏 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
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 ④ 静置分层。 ⑤ 分液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良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 SO42-=== BaSO4↓
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 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Ag++ Cl—==AgCl↓
CO3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或稀HNO3后,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a2++ CO32-=== BaCO3↓ BaCO3 + 2HNO3 == Ba(NO3)2 + CO2↑+H2O
4、多种离子共存时,如何逐一除尽,应把握什么原则(B)
分离提纯时,先考虑物理方法(一看,二嗅),再考虑化学方法(三实验),后综合考虑。
三个必须:加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必须最佳实验方案。
四个原则:不增(新杂质); 不减(被提纯物);
易分(被提纯物与杂质); 复原(被提纯物)。
除杂要注意:为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的操作中便于除去。
[基础达标1]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2.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对试管加热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试管外壁有水珠不一定要擦干,加热时会自然挥发
B.应握紧试管夹,大拇指按在短柄上
C.试管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可以使试管的受热部位在火焰上方先上下移动,后集中加热
3.下列关于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g
4.提纯含有少量钡杂质的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
B.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
D.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
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 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 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 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 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③⑤②①④
6.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 ⑤分液漏斗 ⑥研钵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③⑥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药品时,将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
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C.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接液烧杯内壁
D.在由氢氧化铜分解制氧化铜时,要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
8.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
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10.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铁夹、铁圈、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蒸发 B.萃取 C.过滤 D.蒸馏
11.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13.能够用来鉴别BaCl2 、 NaCl 、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
14.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A.蒸发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15.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面对蒸发皿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B.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
C.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D.在三脚架上放置泥三角,将蒸发皿放置在泥三角上加热
16.下列各组物质(最后一种过量)加水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一种不溶物质的是
A.Fe、Ag、CuSO4 B.A12(SO4)3、NaCI、NaOH
C.Na2SO4、Ba(OH)2、HNO3 D.BaCl2、AgNO3、H2SO4
17.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对人体的皮肤和其它的物质有很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盛放硫酸的容器上应贴上的标签是
A B C D
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D | C | CD | B | A | C | A | B | CD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 CD | D | D | B | D | ACD | C | C | 
本节复习内容基本是属于了解记忆性的知识,内容较为繁琐,应该在强调记忆的同时,更要融汇贯通,增强常识知识。
教学目的2:
1. 巩固学习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课时:
1.5课时
知识体系 2
5、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n)的单位是摩尔(mol)。
把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定义为1摩尔(1mol)。
① 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
※ N == n·NA (N:微粒数)
② 摩尔质量(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
※ m == n·M (m :物质的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单位是L/ mol。
① 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的体积相等。
推论1 在标况下,任何气体1mol所占有的体积相等,约为22.4L。
推论2 在相同条件下,任何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相等,但不一定是22.4L。
②气体摩尔体积(V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
※ V == n ·Vm (V:气体的体积)
⑶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
①定义: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
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V1/V2 == n1/n2
同温、定容时,任何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P1/P2 == n1/n2
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ρ1/ρ2== M1/M2
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倒数比,即m1/m2=M1/M2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倒数比:V1/V2=M2/M1
⑷ 物质的量浓度(c)
即 ※ cB == nB / V
注意:⑴ 物质的量的科学表达,它的计算对象是微观粒子。
⑵ 概念要清晰,分清楚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⑶ 注意物理量的单位别混淆。
⑷ 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是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C)
配制步骤
a、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b、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c、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d、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e、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f、装瓶
g、贴签
①称量 ②溶解 ③转移
④洗涤转移 ⑤定容 ⑥摇匀
④洗涤转移 ⑤定容 ⑥摇匀
误差分析
| 能 引 起 误 差 的 一 些 操 作 | 因变量 | c (mol/L) | ||
| m(溶质) | V(溶液) | |||
托 盘 天 平  | 1. 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 增 大 | —— | 偏 大 | 
| 2. 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刻度线的右端 | 减 小 | —— | 偏 小 | |
| 3. 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 | 减 小 | —— | 偏 小 | |
| 4. 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 | 减 小 | —— | 偏 小 | |
| 5. 用滤纸称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 | 减 小 | —— | 偏 小 | |
| 6. 溶质含有其他杂质 | 减 小 | —— | 偏 小 | |
| 量 筒  | 7. 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仰视读数 | 增 大 | —— | 偏 大 | 
| 8. 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读数 | 减 小 | —— | 偏 小 | |
| 烧杯 及玻 璃棒  | 9. 溶解前烧杯内有水 | —— | —— | 无影响 | 
| 10. 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 | 减 小 | —— | 偏 小 | |
| 11. 移液后未洗烧杯和玻璃棒 | 减 小 | —— | 偏 小 | |
容 量 瓶  | 12. 为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 —— | 减 小 | 偏 大 | 
| 13. 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 | 减 小 | —— | 偏 小 | |
| 14. 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 减 小 | —— | 偏 小 | |
| 15. 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再加水 | —— | 增 大 | 偏 小 | |
| 16. 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数 | —— | 减 小 | 偏 大 | |
| 17. 定容时,俯视读刻度数 | —— | 增 大 | 偏 小 | |
| 18. 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的试剂瓶时,不慎溅出部分溶液 | —— | —— | 无影响 | |
7.溶液的稀释:溶质在稀释前后其物质的量不变。
c1V1=c2V2(c1、c2为稀释前后的摩尔浓度,V1、V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
[基础达标2]
1.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正确的是
A.80g硝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A
B.1L1mol·L-1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A
D.在铁与氯气的反应中,1mol铁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2.关于2mol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为44g B.有4mol原子 C.分子数为6.02×1023 D.摩尔质量为44g/mol
3.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
B.用蒸馏水荡洗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
C.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D.为了使所配溶液浓度均匀,定容结束后,手握瓶颈,左右振荡 。
4.实验室里需要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5.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6.Al、Mg混合物与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溶液蒸干得固体质量比原固体增加了4.8克,则该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A.0.04mol B.0.03mol C.0.06mol D.0.05mol
7.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
A.950mL,111.2g B.500mL,117g C.1000mL,117g D.任意规格,111.2g
8.要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9.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10.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90%和10%的两种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大于50% B.等于50% C.小于50% D.无法确定
11.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①.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②.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③.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④.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⑤.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⑥.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⑦.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⑧.静置,分层。
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A.③②⑧①⑦④⑤⑥ B.③②④①⑦⑧⑤⑥
C.①③④⑦⑧⑤⑥② D.②①③④⑦⑧⑤⑥
12.下列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是
① 标准状况下33.6LH2 ②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的H2 ③20℃.45gH2O
④常温下,16gO2,与14gN2的混合气体 ⑤含原子总数约为1.204×1024的NH3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③②⑤①④ D.②③①④⑤
13. 将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的Cl-完全沉淀,则需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
A.1:2:3 B.3:2:1 C.1:1:1 D.6:3:2
14.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 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密度之比为11:16
C. 体积之比为1:1 D. 体积之比为11:16
15. 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1:1 B.1:2 C.1:3 D.2:1
16.与50mL0.1moL/LNa2CO3溶液中的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是A
A.50mL0.2moL/L的NaCl溶液 B.100mL0.1moL/L的NaCl溶液
C.25mL0.2moL/L的Na2SO4溶液 D.10mL0.5moL/L的Na2CO3溶液
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A | D | A | B | B | A | C | AD | B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 A | B | B | A | D | B | B | 
本节复习内容涉及到化学计算的知识,需要对数学关系式进行记忆,更要加强训练,跟以后内容知识联系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