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卷,6】1.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星眼果蝇与圆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缺刻翅、正常翅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雄果蝇均为正常翅。若星眼缺刻翅雌果蝇与星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得F1,下列关于F1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星眼缺刻翅果蝇与圆眼正常翅果蝇数量相等
B.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C.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的二倍
D.缺刻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6
【2021年全国乙卷,6】2.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
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
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
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
【2021年湖南卷,10】3.有些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外貌与正常女性一样,但无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Ⅱ-1的基因型为XaY
B.Ⅱ-2与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为1/4
C.Ⅰ-1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或母亲
D.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
【2021年全国甲卷,5】4.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果蝇M为红眼杂合体雌蝇 B.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
C.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 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
【2021年6月浙江卷,18】5.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为16%
C.甲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36%的男性群体
D.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亲代的等位基因数
【2021年1月浙江卷,9】6.遗传病是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遗传物质改变引发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X连锁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传女不传男”
C. 重度免疫缺陷症不能用基因治疗方法医治
D. 孩子的先天畸形发生率与母亲的生育年龄有关
【2021年1月浙江卷,19】7.某种小鼠的毛色受AY(黄色)、A(鼠色)、a(黑色)3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AY对A、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基因型
B. 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1有3种表现型
C. 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
D. 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
【2021年1月浙江卷,24】8.小家鼠的某1个基因发生突变,正常尾变成弯曲尾。现有一系列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与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F2雌性弯曲尾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杂交 | P | F1 | ||
组合 | 雌 | 雄 | 雌 | 雄 |
① | 弯曲尾 | 正常尾 | 1/2弯曲尾,1/2正常尾 | 1/2弯曲尾,1/2正常尾 |
② | 弯曲尾 | 弯曲尾 | 全部弯曲尾 | 1/2弯曲尾,1/2正常尾 |
③ | 弯曲尾 | 正常尾 | 4/5弯曲尾,1/5正常尾 | 4/5弯曲尾,1/5正常尾 |
A.4/7 B.5/9 C.5/18 D.10/19
【2021年山东卷,17】(多选题)9.小鼠Y染色体上的S基因决定雄性性别的发生,在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带有S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接到X染色体上。已知配子形成不受S基因位置和数量的影响,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分离,产生的配子均具有受精能力;含S基因的受精卵均发育为雄性,不含S基因的均发育为雌性,但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受精卵不发育。一个基因型为XYS的受精卵中的S基因丢失,由该受精卵发育成能产生可育雌配子的小鼠。若该小鼠与一只体细胞中含两条性染色体但基因型未知的雄鼠杂交得F1,F1小鼠雌雄间随机杂交得F2,则F2小鼠中雌雄比例可能为( )
A.4:3 B.3:4 C.8:3 D.7:8
【2021年河北卷,15】(多选题)10.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性遗传病,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4000。甲、乙家系中两患者的外祖父均表现正常,家系乙Ⅱ-2还患有红绿色盲。两家系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部分序列,其他未显示序列均正常)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家系甲Ⅱ-1和家系乙Ⅱ-2分别遗传其母亲的DMD致病基因
B.若家系乙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比患一种病的概率低
C.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儿子的概率为1/8
D.人群中女性DMD患者频率远低于男性,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4000
【2021年山东卷,22】11.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M、m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mm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表现为小花、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M、Mm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R、r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RR、Rr、rr的植株表现型分别为:正常成熟红果、晚熟红果、晚熟黄果。细菌中的H基因控制某种酶的合成,导入H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中,H基因只在雄配子中表达,喷施萘乙酰胺(NAM)后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1)基因型为Mm的植株连续自交两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雄性不育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的基因型为______,以该杂交种为亲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受粉,则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2)已知H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最多插入1个且不影响其他基因。将H基因导入基因型为Mm的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甲和乙,植株甲和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NAM,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若植株甲和乙的体细胞中含1个或多个H基因,则以上所得F1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个H基因。若植株甲的体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则H基因插入了______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植株乙的体细胞中含n个H基因,则H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植株乙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若不喷施NAM,则子一代中不含H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3)若植株甲的细胞中仅含一个H基因,在不喷施NAM的情况下,利用植株甲及非转基因植株通过一次杂交即可选育出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请写出选育方案______。
【2021年全国乙卷,32】12.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和黄体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体雌果蝇。(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
(2)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AYBB)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F2,则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________________,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2021年湖南卷,17】13.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株高适当的降低对抗倒伏及机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高秆甘蓝型油菜Z,通过诱变培育出一个纯种半矮秆突变体S。为了阐明半矮秆突变体S是由几对基因控制、显隐性等遗传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试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F2表现型及数据分析,油菜半矮秆突变体S的遗传机制是____________,杂交组合①的F1产生各种类型的配子比例相等,自交时雌雄配子有____________种结合方式,且每种结合方式机率相等。F1产生各种类型配子比例相等的细胞遗传学基础是____________。
(2)将杂交组合①的F2所有高杆植株自交,分别统计单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为三种类型,全为高秆的记为F3-Ⅰ,高秆与半矮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Ⅱ,高秆与半矮秆比例和杂交组合③的F2基本一致的记为F3-Ⅲ。产生F3-Ⅰ,F3-Ⅱ、F3-Ⅲ的高秆植株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产生F3-Ⅲ的高秆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用A、a;B、b;C、c……表示基因)。用产生F3-Ⅲ的高秆植株进行相互杂交试验,能否验证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全国甲卷,32】14.植物的性状有的由1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控制。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其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实验②中F1自交得F2)。
实验 | 亲本 | F1 | F2 |
① | 甲×乙 | 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 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 | / |
② | 丙×乙 | 缺刻叶齿皮 | 9/16缺刻叶齿皮,3/16缺刻叶网皮 3/16全缘叶齿皮,1/16全缘叶网皮 |
(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根据实验②,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
(2)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②的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3︰3︰1,而是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021年6月浙江卷,28】15.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纯合不抗除草剂水稻(2n)(甲),获得转基因植株若干。从转基因后代中选育出纯合矮秆抗除草剂水稻(乙)和纯合高秆抗除草剂水稻(丙)。用甲、乙、丙进行杂交,F2结果如下表。转基因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外源基因可插入不同的染色体上。高秆(矮杆)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遗传,高秆和矮秆由等位基因A(a)控制,有抗除草剂基因用B+表示、无抗除草剂基因用B-表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矮秆对高秆为__________性状,甲×乙得到的F1产生__________种配子。
(2)为了分析抗除草剂基因在水稻乙、丙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分别提取乙、丙叶片中的RNA并分离出__________,逆转录后进行PCR扩增。为了除去提取RNA中出现的DNA污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丙的F2中,形成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表现型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甲与丙杂交得到F1,F1再与甲杂交,利用获得的材料进行后续育种。写出F1与甲杂交的遗传图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故其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A项正确;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目均相等,与n大小无关,B项错误;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与纯合子的个体均只有1种,二者数量相等,C项正确;n≥2时,子代基因型种类为2n种,其中纯合子为1种,杂合子为(2n-1)种,故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据题图分析可知,Ⅱ-1是女性化患者,所以Ⅱ-1的基因型是XaY,A项正确;Ⅱ-2是女性携带者,因此她的基因型是XAXa,其与正常男性XAY婚配后,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可见所生后代的患病概率是1/4,B项正确;Ⅰ-1是女性携带者,基因型为XAXa,若致病基因来自父亲,则父亲基因型为XaY,因为XaY为不育的女性化患者,故其致病基因只可能来自母亲,C项错误;XaY(女性化患者)无生育能力,会使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A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D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规律。由题干可知,果蝇的3个性状由3对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控制翅型和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根据题图可知,白眼︰红眼≈1︰1,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A/a,所以果蝇N可能为XAY,果蝇M为XaXa,或者果蝇N为XAXa,果蝇M为XaY,故果蝇M不可能为红眼杂合体雌蝇,A项错误;果蝇M与果蝇N杂交,子代果蝇黑檀体︰灰体≈1︰1,又因为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B、C项正确;果蝇M与果蝇N杂交,子代果蝇残翅︰长翅=1︰3,可知长翅为显性性状,且果蝇M与果蝇N均为长翅杂合体,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涉及的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故该实验不是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A项错误;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为0.2×0.8×2=0.32=32%,B项错误;正常个体(bb)的基因型频率为(40/50)2=16/25,故显性遗传病的概率是1-16/25=9/25=0.36,即该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36%的男性群体,C项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A、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位于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表现为“传男不传女”,如外耳道多毛症,B错误;
C、可以采用基因治疗重度免疫缺陷症,该方法需要取患者的T淋巴细胞,因为T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C错误;
D、孩子的先天畸形发生率与母亲的生育年龄有关,如21-三体综合征,女性适龄生育时胎儿先天畸形率低,超龄后年龄越大,胎儿先天畸形率越大,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A、若AYa个体与AYA个体杂交,由于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则F1有AYA、AYa、Aa共3种基因型,A正确;
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有AYA(黄色)、AYa(黄色)、Aa(鼠色)、aa(黑色),即有3种表现型,B正确;
C、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黑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黑色),则不会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C错误;
D、若1只黄色雄鼠(AYA或AYa)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AA)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YA(黄色)、AA(鼠色),或AYA(黄色)、Aa(鼠色),则F1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D正确。
故选C。
8.答案:B
解析:依据以上分析,由第①组中弯曲尾与正常尾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为弯曲尾:正常尾=1:1,可推测第①组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则产生的F1中雄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XAY:XaY=1:1;第③组中弯曲尾与正常尾(XaY)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为弯曲尾:正常尾=4:1,由于亲本雄性正常尾(XaY)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Y=1:1,根据F1比例可推得亲本雌性弯曲尾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Xa=4:1。若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与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已知第①组F1雄性个体中XAY:XaY=1: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Xa:Y=1:1:2,而第③组亲本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A:Xa=4:1,则F2中雌性弯曲尾(XAXA、XAXa)个体所占比例为1/4×4/5+1/4×1/5+1/4×4/5=9/20,F2中雌性弯曲尾杂合子(XAXa)所占比例为1/4×1/5+1/4×4/5=5/20,综上,F2雌性弯曲尾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5/20÷9/20=5/9。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答案:ABD
10.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DMD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家系甲Ⅱ-1和家系乙Ⅱ2均是该病的男性患者,根据题图可知,家系甲中个体Ⅰ-2基因序列正常,则个体Ⅱ-1的致病基因不来自其母亲,A项错误;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家系乙Ⅱ-2患两种病,说明其母亲Ⅰ-2的一条X染色体上有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减数形成卵细胞时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卵细胞只含有一种致病基因,但交叉互换的概率较低,故其与Ⅰ-1再生一个儿子,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比患一种病的概率高,B项错误;设DMD的致病基因为a,家系甲Ⅱ-2正常,基因型为XAY,家系乙Ⅰ-1和Ⅰ-2基因型分别为XAY和XAXa,则家系乙Ⅱ-1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配后生成患DMD儿子的概率为1/2×1/4=1/8,C项正确;女性需同时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才患病,男性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就患病,女性患者频率远低于男性,由于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1400,即致病基因频率约为1/4000,正常基因频率约为3999/4000,故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2×3999/4000×1/4000,约为1/2000,D项错误。
11.答案:(1)1/6;MmRr;5/12
(2)0;M基因;必须有1个H基因位于M所在染色体上,且2条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同时存在H基因;1/2n
(3)以雄性不育植株为母本、植体甲为父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大花植株即为所需植株(或:利用雄性不育株与植株甲杂交,子代中大花植株即为所需植株)
12.答案:(1)
(2)3︰1︰3︰1;3/16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
(1)灰体纯合子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黄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二者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XAXa、XAY,F1中的灰体雌果蝇(XAXa)与黄体雄果蝇(XaY)杂交得F2,F2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其中基因型为XaXa的表现型为黄体雌果蝇。
(2)黄体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bb,其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AYBB)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XAXaBb、XaYBb,F1相互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为灰体长翅(XA_B_)、灰体残翅(XA_bb)、黄体长翅(XaXaB_或XaYB_)、黄体残翅(XaXabb或XaYbb),它们的比例为(1/2×3/4)︰(1/2×1/4)︰(1/4×3/4+1/4×3/4)︰(1/4×1/4+1/4×1/4)=3︰1︰3︰1。F2中灰体长翅雌蝇的基因型为XAX-B_,出现的概率为1/2×1/2×3/4=3/16。
13.答案:(1)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16;F1减数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7︰4︰4;Aabb、aaBb;不能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
(1)分析杂交组合①②的结果可知,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2中高秆与半矮秆比例都接近15︰1,因此推断半矮秆突变体S的遗传机制是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杂交组合①的F1为双杂合子,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自交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4=16种;F1之所以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是因为F1在通过减数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F2所有高秆植株中,自交后代全为高秆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和aaBB,占所有高秆植株的7/15;自交后代高秆与半矮秆之比为15︰1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占所有高秆植株的4/15;自交后代高秆与半矮秆之比为3︰1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也占所有高秆植株的4/15。因此产生F3-Ⅰ、F3-Ⅱ、F3-Ⅲ的高秆植株数量比为7︰4︰4。由于A/a和B/b无论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F3-Ⅲ的植株均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产生F3-Ⅲ的高秆植株进行相互杂交试验的结果都相同,因此无法用这个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4.答案:(1)F1中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缺刻叶、齿皮
(2)甲、乙
(3)1/4
(4)果皮;F2中缺刻叶︰全缘叶=15︰1、齿皮︰网皮=3︰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情况一:若植物的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假设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由一对基因A、a控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由一对基因B、b控制)。由实验②的F1为缺刻叶齿皮,F2中性状分离比为9︰3︰3︰1,推测缺刻叶、齿皮为显性性状,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丙和丁为纯合子。由题意可知,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推测丙的基因型为AAbb,丁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甲和丙的基因型不同,故甲的基因型为Aabb。结合实验①的F1性状分离比为1︰1︰1︰1,推测乙基因型为aaBb。情况二:若植物的性状由多对基因控制,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是45︰15︰3︰1,则叶形性状中缺刻叶︰全缘叶=(45+15)︰(3+1)=15︰1,为9︰3︰3︰1的变形,符合双杂合体自交比例;果皮性状中齿皮︰网皮=(45+3)︰(15+1)=3︰1,符合单基因杂合体自交比例,故推测叶形由2对基因控制,果皮由1对基因控制。
(1)实验①的F1中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符合分离定律。根据实验②,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缺刻叶、齿皮。
(2)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甲(Aabb)、乙(aaBb)。
(3)实验②的F2中16份中AABB、AAbb、aaBB、aabb各1份,共4份,纯合体所占比例为1/4。
(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是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果皮,判断的依据是F2中缺刻叶︰全缘叶=15︰1,齿皮︰网皮=3︰1。
15.答案:(1)隐性;2
(2)mRNA;用DNA酶处理提取的RNA
(3)乙和丙的抗除草剂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和丙上抗除草剂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
(1)分析题表中甲×丙、乙×丙两个杂交组合的F2可知,F2中矮秆与高秆之比均约为1︰3,据此判断,矮秆对高秆为隐性性状。甲×乙组合所得F2中全部都是矮秆,且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之比约为3︰1,说明甲×乙所得F1只有一对等位基因,F1产生2种配子。
(2)欲分析抗除草剂基因在水稻乙、丙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可在叶片细胞中提取mRNA,然后逆转录出cDNA再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所得DNA量可以判断抗除草剂基因表达量的多少。DNA酶可以专一地催化DNA的水解,因此在提取RNA中加入DNA酶可以防止DNA污染。
(3)乙×丙的F2中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之比约为15︰1,说明乙和丙的抗除草剂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和丙上抗除草剂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由题意及题表中甲×乙组合的F2均为矮秆可推测,甲的表现型为矮秆不抗除草剂,基因型为aaB-B-,丙是纯合高秆抗除草剂水稻,基因型为AAB+B+,因此甲与丙杂交得到的F1为AaB+B-,可据此写出F1与甲杂交的遗传图解,注意写出配子、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