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炼草成油不是梦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为了有效改善生态,有的国家利用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可食用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甘蔗)为原料,制造草油。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但是并非长久之计,因为没有足够的耕地来满足发达国家对液态燃油的需求。其实,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到农业废弃物,再到“能源生物”,这些原料耕作成本低、产量大。这些植物都能够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它们的种植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作物的生长。放眼全球,每年可利用上述物质能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 600亿桶原油,已超过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在2011年,第一个商业化生物燃料炼制厂已建成。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就要到来。
(1)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其原因是_____(写一条)。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_____能。
(3)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为乙醇,乙醇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写一条)。
(5)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给出你的建议_____(写一条)。
【答案】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太阳 可再生 C2H5OH+3O22CO2+3H2O 草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制作草油的作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以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太阳能。
(3)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为乙醇,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4)草油中含有碳元素,草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
(5)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制作草油的作物,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
2.“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航天技术中的化学短文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9时10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图案.它以中国书法,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时代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此作品中国的意味十足,简洁而明朗,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材料二:人类要在月球活居住,首先离不开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的含氧钛铁矿,成分为TiO2、Fe2O3的混合物,将这些矿石利用CO来还原提炼单质钛和铁,若用氢气还原,可以得到淡水.将这些矿石通电,还可以从中分离出氧气.
请你从化学视角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1)据了解,发射前8h开始加注火箭第三级使用的燃料液氢和液氧.其中液氧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液氢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液氢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发射的质量,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写出液氢燃烧方程式________.
(2)从铁生锈条件来分析,月球上铁制品________(填“易”或“不易”)生锈,原因是:________.
(3)现利用CO来还原TiO2、Fe2O3的混合物提炼单质钛和铁,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写出A中CO还原Ti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就实验操作顺序的问题两位同学出现了分歧.小月认为先通一段时间CO排空,然后再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小亮认为这样做不好,他的理由是________.小亮认为先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然后再通CO,小月又提出反对,她的理由是________.老师认为他们的反对意见都有一定道理.请你帮助这两位同学解决他们的困难,你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
(4)小勇同学进一步探究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取10g钛铁矿样品进行实验,待完全反应后,用磁铁吸引铁粉,并称得铁粉的质量为5.6g,试求算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答案】助燃 作燃料 密度小 2H2+O22H2O 不易 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 2CO+TiO2Ti+2CO2 CO有毒,对空气有污染 CO与容器内空气混合,点燃后可能会发生爆炸 先通一段时间CO,同时点燃C处的酒精灯,排尽玻璃管内空气,然后再点燃A处的酒精灯(或先用气球收集尾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 80%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氧气具有助燃性,火箭中的液氧起助燃作用,液氢是燃料;氢气的密度小,质量轻,氢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发射的质量;液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2)月球上没有氧气和水,故不易生锈。
(3)①CO与TiO2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钛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O+TiO2Ti+2CO2 ;②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直接排放在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A装置中应该先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在点燃酒精灯,防止一氧化碳的燃烧而引起爆炸;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和A装置中爆炸,应该先通一段时间CO,同时点燃C处的酒精灯,排尽玻璃管内空气,然后再点燃A处的酒精灯(或先用气球收集尾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 。
(4)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x=8g
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下表列举了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 污染源 | 污染物 | 
| 建筑材料 | NH3、甲醛(CH2O)、苯(C6H6)、甲苯(C7H8)、石棉纤维等 | 
| 家具 | 甲醛(CH2O)、甲苯(C7H8)等 | 
| 办公用品 | O3、电磁辐射等 | 
| 烹饪 | CO、NO2、SO3、PM10等 | 
| 室内微生物 | 结核杆菌、霉菌等 |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运用功能性装饰材料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研究表明硅藻泥也可以净化空气.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是由水生浮游类生物沉积而成.电子显微镜显示,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成为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内墙装饰材料.
“光触媒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材料,具有强烈的催化分解功能.图一就是“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分解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原理图.空气净化器是净化室内空气的重要设备.图二是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图,其中a、b、c是甲醛随开机时间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由舒适型向健康型方向发展,人们正在不断优化新的技术.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填序号).
a.甲醛有毒
b.硅藻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
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一写出该反应的条件:__.
(4)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__.
【答案】烹饪 abc 光、TiO2 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解析】
(1)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a.甲醛有毒,正确;b.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具有吸附性,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正确;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正确。故选abc。(3)依据图一可知,“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条件是光、TiO2 (4)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工作时间在1~2小时,降低甲醛的浓度效果显著。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我们能为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些什么呢?可以将生活垃圾分类,把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别投入相应的垃圾箱。其实,还可以把厨余垃圾中的鲜垃圾用来制作“环保酵素”。制作方法:按1:3:10的比例将红糖、鲜厨余(水果皮、菜叶等)、水混合装入桶中,盖盖发酵3 个月,过滤出液体,得到环保酵素。环保酵素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防城港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生长中的芥菜残留农药进行了研究。首先检测喷洒农药2小时后初始附着量,然后分四组分别喷洒:清水,1:200、1:300、1:400(环保酵素和水的体积比,下同)的酵素液,检测96 h后3种农药降解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我国是农业大国,施用化学肥料是保证粮食高产、稳产的一种重要措施,但与此同时,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研究人员分别用1:250、1:500、1:750、1:1000的酵素液(每周施浇3次)对土壤中有机质等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原文作者李方志、韦文芳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制作环保酵素,过滤液体时,常采取的工具是_____。
(2)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
(3)红糖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C12H22O11,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
(4)四组实验中,对芥菜中残留农药降解作用最好的是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环保酵素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B 施浇环保酵素到第 7 周,土壤改良效果最佳
C 环保酵素浓度越大,土壤改良效果越好
【答案】纱布或滤网 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 1:300的酵素液 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生活中制作环保酵素,过滤液体时,常采取纱布或滤网。
(2)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的后果是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
(3)红糖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C12H22O11,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4)由图示信息可知,四组实验中,1:300的酵素液对芥菜中残留农药降解率最高,故降解作用最好的是1:300的酵素液。
(5)A、由有机质增幅率图可知,环保酵素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有一定的效果,故A正确;
B、施浇环保酵素到第7周,土壤改良效果最佳,故B正确;
C、长期施用环保酵素化肥会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环保酵素不是浓度越大,土壤改良效果越好,故C不正确。故选AB。
【点睛】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内容回答有关的问题.
甜味是人们最喜爱的味觉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人吃甜食时,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让大脑兴奋,产生愉快感.一说到甜味,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糖类,葡萄糖就是其中之一.
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是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制糖浆、糖果、糕点等.
人体中缺乏糖类会导致全身无力、疲乏、头晕、闹功能障碍等,低血糖严重者会导致昏迷,当食用糖类过多时,人体组织吸收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于体内,使人变肥胖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1)写出葡萄糖的物理性质______(答1点)。
(2)葡萄糖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写出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请你为喜欢吃甜食的人提一条建议__________。
【答案】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臭或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 有机物 C6H12O6+6O26CO2+6H2O 适当摄入糖类,不可过量食用(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故填: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臭或易溶于水,稍溶于乙醇);
(2)葡萄糖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
(3)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6H12O6+6O26CO2+6H2O;故填:C6H12O6+6O26CO2+6H2O;
(4)人体内过多的糖类物质会造成血糖过高,可能会转化为油脂,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应适当摄入,不可过量食用;故填:适当摄入糖类,不可过量食用(合理即可).
6.认识氨气:材料:①氨气是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小;③降温至-33.5℃可变为液态;④1体积水大约溶解700体积氨气,其水溶液显碱性;⑤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⑥与氯化氢气体混合产生白烟(成分为氯化铵);⑦用于制液氮、氮水、、铵盐和胺类等。⑧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气;⑨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
(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写出氨气的化学式并标注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由其化学式可获得关于氨气定量组成的信息是___________(写一条)。
(2)物质的性质。阅读上文,归纳氨气的化学性质(至少两条)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变化
I.用方程式表示工业和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的化学变化___________
II.变化③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氨分子的能量;
b.氨分子的运动速率;
c.氨分子的质量;
d.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e.氨分子的化学性质;
f.氨分子之间的间隔;
g.氨分子的构成
从微观的角度看变化③和⑥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
III.描述变化⑤的微观过程_____________
(4)物质的制备
①工业制氨气所用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取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是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D装置收集氨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将湿润的_____________(填“红色”或“蓝色”)石蕊试纸。放在__________(填“a”或“b”)处,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证明集满。
【答案】 氨气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合理即可) 氨气在高温下能分解、氨气能与氯化氢反应(合理即可) 、 ceg 变化③中分子不变,⑥中分子改变 (在高温条件下)构成氨分子的氮、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氮分子和氢分子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红色 a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解析】
【分析】
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生成氨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详解】
(1)氨气的化学式为,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由其化学式可获得关于氨气定量组成的信息是氨气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2)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故氨气的化学性质是氨气在高温下能分解、氨气能与氯化氢反应。
(3)I.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下生成氨气,工业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制取氨气反应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变化③是氨气降温至-33.5℃可变为液态,不发生变化的是氨分子的质量、氨分子的化学性质、氨分子的构成,故选ceg。
从微观的角度看变化③是物理变化,变化⑥是化学变化,故本质区别变化③中分子不变,⑥中分子改变。
III.描述变化⑤的微观过程是在高温条件下,构成氨分子的氮、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氮分子和氢分子。
(4)①催化剂在反应中加快或抑制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工业制氨气所用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其原因是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故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B,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用D装置收集氨气时,氨气溶于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变蓝,验满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a处,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集满。
【点睛】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催化剂在反应中加快或抑制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变蓝。
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真“氨”不露相
提到氨气(NH3),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具有刺激性气味,让人避之不及,其实氨气在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氨气可用于降低黄曲霉的毒性,黄曲霉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的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质,存在于花生、玉来等粮油及其制品中。使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素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是利用氨气与食品中的水反应生成新物质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雾素反应,从而有效地降低黄曲霉的毒性。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50g花生研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氨气。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氨气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素的影响。
氨气也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近年来,二氧化碳搜捕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径:氨气溶于水后形成氨水可作为吸收二氧化碳的新型吸收剂。图2为工业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时,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1)氨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写一条),它在生产中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
(2)氨气熏蒸法中,氨气与食品中的水结合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在25℃~45℃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素的降解率逐渐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②当温度为40℃和50℃时,测得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__________。
(4)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选填“含有”或“不含”)二氧化碳。
(5)下列关于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没有影响
b.温度低于40℃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二氧化碳的脱除率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具有刺激性气味 可用于降低黄曲霉的毒性,也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 增大 40℃ 含有 bc
【解析】
【详解】
(1)由第二段材料可知,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物理性质,由第三、第四段材料第一句话知,氨气在生产中可用于降低黄曲霉的毒性,也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2)氨气熏蒸法是利用氨气与食品中的水反应生成新物质一水合氨,是生成新物质的反应,故氨气与食品中的水结合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变化;
(3)由图1知:
①在25℃~45℃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素的降解率逐渐增大;
②当温度为40℃和50℃时,测得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两者的降解率相差不大,但温度越高需要的就燃料越多或者需要的供热条件越苛刻,故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40℃。
(4)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时,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达不到100%, 故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5)a. 有材料知,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时,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有影响,故a错误;
b.有材料知, 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时,二氧化碳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因此温度低于40℃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二氧化碳的脱除率,故b正确;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故c正确;
故选bc。
8.阅读下列材料。
美丽富饶的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其中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生产基地。
我国古代曾用“湿法炼钢”“火法炼钢”。“湿法炼铜”的原理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火法炼钢”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炼钢的原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在河南安阳、湖北荆州,湖南宁乡、云南江川等地分别出土了后(司)母戊鼎、越王勾践剑、四羊方尊、牛虎铜案等青铜文物,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高超熔铸技艺。青铜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因此锡青铜常用于制造齿轮等耐磨零件和耐蚀配件。
虽然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是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保护金属资源刻不容缓。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物的是_____(填标号)
A 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
B 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
C 锡石(主要成分SnO2)
D 黄铜矿(玉要成分CuFeS2)
(2)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_____(填“强”或“弱”)。
(3)本材料中,“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火法炼铜”产生的能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
【答案】BC 强 SO2
【解析】
【详解】
(1)
A FeC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 Al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 Sn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 CuFeS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C;
(2)根据“青铜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可知,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强;
(3)本材料中,“湿法炼铜”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根据“‘火法炼钢’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炼钢的原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气体为二氧化硫(SO2)。
【点睛】
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可燃冰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但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所以,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1)可燃冰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只有二氧化碳才能产生温室效应
B 开采可燃冰需要高温高压条件
C 与煤比较,可燃冰是一种高燃烧值的清洁能源
D 目前,可燃冰的开发进入大规模开采阶段
(3)若可燃冰中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H4·nH2O,则CH4·nH2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混合物 C CH4·nH2O+2O2CO2+(n+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故可燃冰属于混合物;
(2)A、温室气体如甲烷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错误;
B、可燃冰在低温高压下形成,则可燃冰的开采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错误;
C、与煤比较,可燃冰是一种高燃烧值的清洁能源,正确;
D、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错误;
故选C;
(3)CH4·nH2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nH2O+2O2CO2+(n+2)H2O。
10.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写道:“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有工业用途,但都远比不了铝、铁、铜等主流金属,那为什么它还这么值钱呢?
让我们拿出一张元素周期表,看看每一种元素是否都适合做货币呢?首先,所有的气体元素都可以被排除。两种液体元素溴和汞也可以被排除,更何况它们都有毒。还有一些非金属元素,要么气味很臭,要么本身有毒,如硫、磷、砷、硒等,当然也无法使用。元素周期表最左边的两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也可以被排除,它们在水里会爆炸,握在手上会灼烧手心。元素周期表最下方的人造元素自然也被排除,我们的老祖先根本无法在自然界找到它们。类似的,放射性元素也可以被挨弃,你总不想因为用钱得癌症吧。还有一族稀土元素,它们极其相似,难以分离,自然它们也被排除。过渡元素钛、钒、铬,都不存在天然的游离态,要将它们提取出来需要超级高温,硅、明、铝也类似。铁、锌、锡、铜和铅容易生锈,铋太脆也无法充当货币而碳在高温下不稳定。
这样就只剩下6种铂系金属和金、银了。铂系金属也有用作货币的潜质,它们具有金属光泽,而且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就能找到。但铂系金属熔点高,难以分离和冶炼,可锻造性差。就这样,最后只剩下两种“完美”的货币元素:金和银。它们符合货币的各种要求。
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不管是金首饰,还是工业上用的金线、金箱,都体现了金的_____性。
(2)材料中提到的两种液体元素是_____和_____。
(3)铝也是一种优良的金属,没有选它作为货币的主要因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概括金银符合货币的要求:_____。
(5)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说明为什么“点石成金”只是古代人的一种美好愿望,理由:_____。
【答案】延展性 溴 汞 4Al+3O2=2Al2O3 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能找到(合理即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解析】
【详解】
(1)不管是金首饰,还是工业上用的金线、金箱,都体现了金的延展性性。
(2)材料中提到的两种液体元素是溴和汞。
(3)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4)概括金银符合货币的要求: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能找到(合理即可)。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组成石头和金的化学元素不同,故 “点石成金”不可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