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34:04
文档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夏至一、说教材1.主要内容《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第22课。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2.结构安排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依次为“进庄——相遇——比武——离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易于学生阅读,理解,
推荐度:
导读《林冲棒打洪教头》夏至一、说教材1.主要内容《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第22课。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2.结构安排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依次为“进庄——相遇——比武——离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易于学生阅读,理解,
《林冲棒打洪教头》

夏至

一、说教材

1.主要内容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第22课。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

2.结构安排

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依次为“进庄——相遇——比武——离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易于学生阅读,理解,是《水浒传》中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

3.情节描写

从全文看,课文的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描写细腻,重点突出了人物的鲜明性格,忍让谦和、武艺高强却深藏不露的林冲与傲慢无理、盛气凌人、武艺差的洪教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4.写作特色

(1)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个性化的语言,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用词准确贴切、生动传神。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刻画出了洪教头急于取胜的心理,展现了林冲战胜洪教头的精彩场面,突出了林冲深藏不露的高超武艺,把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5.题目解析

文题“林冲棒打洪教头”高度概括了本文记叙的内容,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整篇课文就是通过林、洪两人的比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6.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    学会课文生字,联系句子理解课文字词意思。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3)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7.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感情朗读。

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感受我国古典文学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理念

1、语文观  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经”课课要念。

2、质量观  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可持续发展。

3、角色观  蹲下来看孩子;师生是共同的研究者;走近学生,走进学生(让师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鼓足教育期待的风帆(它是催化剂,催化创新的意识;它是播种机,播种的希望越大,收获的果实越多;它是童话的圣殿,将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4、教学观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方法、重情趣。

5、设计观  目标与智能的多元化,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化,结构的模块化(变线性结构为模块结构),节奏的弹性化(与学生的学习情绪谐振)。

6、评价观  评价是激励的艺术。在我的课堂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而且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种多元性、多主体的评价,形成了一种强力“思维场”,让学生的思维在强力碰撞中迸发美丽的火花。

三、说教法

1.引导自主学习法。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课文片断,便于教学;播放电影片断,便于学生进入课文情景,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3.范读法。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治情感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范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四、说学法。

1.自学法。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

2.研讨法。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反复朗读法。学生的多层次读。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a.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b.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c.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通过这样的读,就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功效,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录音《好汉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你怎么知道这首歌的?

我们都看过《水浒传》这本书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我,为什么喜欢他? 

(二)揭示课题,解题。 

1. 板书课题,读题。 

2. 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样的人?林教头指谁? 

(三)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效果。 

(1) 生字词正音。 

发配 理睬 骗 恼恨 劈头 满面羞惭 押解 禁军 掂量 木枷 一锭 归还 踉跄 

(2)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被迫和洪教头比武,最后林冲获胜,洪教头满面羞愧而去。) 

2.林冲、洪教头各有什么个性? 

2.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2至7自段) 

3. 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5. 交流讨论。 

一(1):写 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二(2—3):林、洪两人相遇,洪教头挑动比武。 

三(4—7):在柴进庄上,林冲与洪教头比武。 

四(8):林冲获胜,洪教头满面羞愧而去。 

(五)练习写字。 

1.提醒注意点。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林冲、洪教头各有什么个性? 

(二)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1.读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课文是运用哪些语句来表现的?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感悟。 

3.讨论交流: 

(1)林冲的“谦虚忍让”。 

①第三节写了林冲的三次谦让,林冲是在什么情况下谦让?(第一次林冲刚看到洪教头,寻思是柴大官人的,理应敬重,“连忙躬身施礼”;第二次是洪教头不理睬林冲,柴进向洪教头介绍林冲,林冲“起身让座”,表示礼貌;第三次洪教头冷言讥讽,瞧不起林冲,要与他比武,林冲连称“不敢”再次退让。) 

②第四节:林冲只好从地上拿起一条棒道:“请教了。” 

③第六节:战了四五个回合…… “我输了!” 

(2)林冲武艺高强。(只三个回合就打败洪教头) 

指导读第七自然段。(投影出示三个回合的有关句子) 

讨论:“措手不及”说明了什么?(来不及躲避) 

评价:读了这三个回合的描写,你觉得林冲的武艺怎么样?(出手迅捷、武艺高强) 

4.小结:林冲是一个谦和忍让、武艺高强的人。 

5.课文中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一个人呢?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人物的性格。 

(1)第三自节的外貌描写,看出他粗鲁、傲慢无礼。(理解“依草附木”:依赖他人。 

(2)第四、五节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脱、拿、耍、喝、敲”看出洪教头心急气盛。 

(3)第六、第七节与林冲打斗的表现,看出洪教头的鲁莽、出手凶狠,但又不堪一击。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总结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这一段写了什么?(这一段写洪教头满面羞惭地离开) 

3.读后想想:这时,柴进对林冲会说些什么呢? 

4. 齐读第八自然段。 

(二)总结全文。 

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写而成的,通过学习,可以初步了解我国古典文学反映的社会面貌、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复述课文。 

1.揭示提纲。 

(1) 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 

(2) 林冲被迫和洪教头比武,获胜。 

(3) 洪教头羞惭离去。 

2.分4人小组,轮流复述,同学评议。 

3.推选代表到班上复述。 

(四)完成课堂作业。 

一.多音字组词。 

还 hai ( ) 禁 jin ( ) 

huan( ) jin ( ) 

解 jie ( ) 差 cha ( ) 

jie( ) cha ( ) 

xie ( ) chai( ) 

二.写出近义词。 

羞愧— 推辞— 陷害— 恼恨— 

三. 写出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22.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逞凶好强 

武艺高强 不堪一击

文档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案)

《林冲棒打洪教头》夏至一、说教材1.主要内容《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第22课。这篇课文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编而成,主要写林冲遭刺配来到“小旋风”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武,几招之内便将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使之羞惭而去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比武”这一中心,以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征。2.结构安排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依次为“进庄——相遇——比武——离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易于学生阅读,理解,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