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度资质认定专项监督检查——实验室自查表
| 实验室名称 | **市产品质检所 | ||
| 联系人及其电话、手机号 | |||
| 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编号 | 证书有效期 | 2012年 9 月 日- 2015 年 9 月 日 | |
| 资质认定(审查认可)证书编号(适用时) | 证书有效期 | 2012年 9 月 日- 2015 年 9 月 日 | |
| 实验室认可证书编号(适用时) | 证书有效期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
| 检查项目 | 条款 序号 | 自查内容 | 检查条款符合情况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 | 自查情况说明(列举证据名称,采取的措施以及形成的文件、记录等) |
| 一、 遵守法律法规 ,诚实 规范检测服务 | 1.1 | 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追溯关系,有关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完整,法律关系清晰。 | 符合 | 编办批复成立文件、事业法人证、组织机构代码证 |
| 1.2 | 资质认定证书在有效期限内。 | 符合 | 资质认定证书在有效期限内(见相关证书原件) | |
| 1.3 | 未超出资质认定核准范围向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并采取了措施避免出现超范围检验的情况。 | 符合 | 经检查,未发现超出资质认定核准范围向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情况。相关措施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 |
| 1.4 | 未发生伪造检测数据或结果的行为,并采取了措施避免相关情况。 | 符合 | 经检查,未发现伪造检测数据或结果的行为,相关措施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 |
| 1.5 | 申请资质认定时提供的材料真实、准确,不存在隐瞒、虚报及提供不实材料的情况。 | 符合 | 申请资质认定时提供的材料真实、准确,不存在隐瞒、虚报及提供不实材料的情况。 | |
| 1.6 | 如有分包检验,应当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具体要求,保障分包的有效性。 | 符合 | 暂没有分包检验情况。 | |
| 1.7 | 检验(检测)报告正确使用资质认定标识。 | 符合 | 检验(检测)报告正确使用资质认定标识。 | |
| 1.8 | 检验(检测)报告由考核核准(确认)的授权签字人批准签字。 | 符合 | 检验(检测)报告由考核核准(确认)的授权签字人批准签字。 | |
| 1.9 | 向客户出具规范的检验(检测)报告。 | 符合 | 向客户出具规范的检验(检测)报告。 | |
| 1.10 | 检验活动有关的原始记录符合要求并妥善管理、保存 | 符合 | 检验活动有关的原始记录符合要求并妥善管理、保存。 | |
| 1.11 | 进行有效的合同评审。 | 符合 | 进行有效的合同评审。 | |
| 1.12 | 建立接受客户和相关方监督的制度。 | 符合 | 制订了《处理客户申诉和投诉的程序》。 | |
| 二、 完善管理体系建设 , 保障检测质量安全 | 2.1 | 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建立了适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 符合 | 制订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管理体系文件能够覆盖所有场所进行的工作 |
| 2.2 | 内部组织机构明确,各管理和检测部门职责、各工作岗位职责明确。 | 符合 | 内部组织机构明确,各管理和检测部门职责、各工作岗位职责明确。见《质量手册》。 | |
| 2.3 | 检验人员,管理人员为正式员工,岗位职责明确。 | 符合 | 检验人员,管理人员为正式员工,岗位职责明确。 | |
| 2.4 | 检验人员经培训持证上岗。 | 符合 | 所有检验人员均经培训后持证上岗。见人员档案中上岗证。 | |
| 2.5 | 检验人员、管理人员 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其岗位要求。 | 符合 | 检验人员、管理人员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其岗位要求。 | |
| 2.6 | 制定措施确保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压力和影响。 | 符合 | 见《公正性声明》和《保证公正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的程序》。 | |
| 2.7 | 监督员有正式任命文件,数量合理,监督工作有效。 | 符合 | 见《关键岗位人员任命书》。 | |
| 2.8 | 员工的技术档案完整,保存良好。 | 符合 | 员工的技术档案完整,保存良好。见人员档案 | |
| 2.9 | 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进行有效控制。 | 符合 | 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进行有效控制。见相关记录表格。 | |
| 2.10 | 制定服务和供应品采购控制程序。规范购买、验收和储存。 | 符合 | 见《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及储存等程序》 | |
| 2.11 | 定期进行质量体系内审,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 符合 | 定期进行质量体系内审。 | |
| 2.12 | 开展了有效的管理评审活动,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 符合 | 定期进行管理评审。 | |
| 2.13 | 设施及环境条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有相应的环境监测、控制条件和记录。 | 符合 | 设施及环境条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的要求。有相应的环境监测、控制条件和记录。 | |
| 2.14 | 设立安全、环境保护设施,有效保证员工检验安全,检验过程对环境不造成危害。 | 符合 | 设立了安全、环境保护设施,有效保证员工检验安全,检验过程对环境不造成危害。 | |
| 2.15 | 不同功能区域之间有适当的隔离措施,涉及检验质量和安全的区域和设施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 符合 | 不同功能区域之间有适当的隔离措施,涉及检验质量和安全的区域和设施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 | |
| 2.16 | 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检测活动。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并遵照实施。 | 符合 | 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检测活动。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并遵照实施。 | |
| 2.17 | 使用新方法时应正确进行标准确认。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 | 符合 | 使用新方法时正确进行了标准确认。方法发生了变化,重新进行确认,见标准变更申请表。 | |
| 2.18 | 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合格。 | 符合 | 无自行制定非标方法。 | |
| 2.19 | 正确配备符合标准规范的检测设备、标准物质。 | 符合 | 正确配备符合标准规范的检测设备、标准物质。 | |
| 2.20 | 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管理和使用。 | 符合 | 设备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见上岗证。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管理和使用,见设备使用、维护记录。 | |
| 2.21 | 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进行有效的期间核查。 | 符合 | 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进行有效的期间核查,见期间核查记录。 | |
| 2.22 | 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 符合 | 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 |
| 2.23 | 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 | 符合 | 有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 | |
| 2.24 | 按修正因子使用仪器设备,如果要使用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规定。 | 符合 | 按修正因子使用仪器设备,要使用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符合相关规定。 | |
| 2.25 | 按法制计量要求实施量值溯源。 | 符合 | 按法制计量要求实施量值溯源。见检定/校准证书。 | |
| 2.26 | 开展内部校准的,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不开展内部校准的,不选择检查此条款)。 | 符合 | 未开展内部校准。 | |
| 2.27 | 实验室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不使用标准物质的,不选择检查此条款)。 | 符合 | 实验室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见相关标准物质证书。 | |
| 2.28 | 样品管理规范,包括规范登记、记录状态、标识有效、储存处理合理等。 | 符合 | 样品管理有相应的台账,标识明确,储存处理合理。 | |
| 2.29 | 有效检测结果质量监控。 | 符合 | 制定有《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控制。 | |
| 2.30 | 对检验检测业务进行有效管理。 | 符合 | 制定了《结果报告管理程序》,并对检验检测业务进行有效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