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33:59
文档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卷

九(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姓名班级学号得分一、积累运用(3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阴晦(huì)拮据(jū)打盹(dǔn)埠(bù)头B.祭祀(sì)栈(zàn)桥汲(jí)水粜(tiào)米C.嗤(chī)笑别墅(sù)趟(dāng)水写(xiě)意D.寒噤(jìng)牡蛎(lì)腥臊(sāo)负荷(hè)2.(2012·东营市)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提出的这一艰深命题,需要整个
推荐度:
导读九(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姓名班级学号得分一、积累运用(3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阴晦(huì)拮据(jū)打盹(dǔn)埠(bù)头B.祭祀(sì)栈(zàn)桥汲(jí)水粜(tiào)米C.嗤(chī)笑别墅(sù)趟(dāng)水写(xiě)意D.寒噤(jìng)牡蛎(lì)腥臊(sāo)负荷(hè)2.(2012·东营市)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提出的这一艰深命题,需要整个
九(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一、积累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阴晦(huì)       拮据(jū)        打盹(dǔn)      埠(bù)头

B.祭祀(sì)        栈(zàn)桥     汲(jí)水       粜(tiào)米

C.嗤(chī)笑       别墅(sù)        趟(dāng)水     写(xiě)意

D.寒噤(jìng)      牡蛎(lì)        腥臊(sāo)    负荷(hè)

2.(2012·东营市)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提出的这一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     。

②董存瑞、雷锋、张海迪……英雄、楷模人物以其信仰、人格与壮举,将真善美      

得淋漓尽致,为中学生的心灵送来了明丽的阳光,成为其崇拜的一类偶像。

③正是由于基础薄弱、违法违规生产、监管不利等原因,      了矿难事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后果。

A.解答  演绎  造就          B.破解   演示   造就

C.解答  演示  导致          D.破解   演绎   导致

3. (2012·广东省肇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座公园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齐全,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宜居地。

B.在亿万注视下,刘翔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成为首个获得百米跨栏比赛冠军的亚洲人。

C.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D.一般而言,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平时是否注重锻炼。

4.(2012·成都市)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B.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建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C.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D.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故乡》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描绘了辛亥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表达了作者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B.小说《骆驼祥子》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的人生经历,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C.英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描述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相同的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D.叶圣陶写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旧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农村急遽破产的现实,预示着农民必将走上反抗的道路。

6.(2012·浙江省丽水)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3分)

一个人小时候喜欢的味道,会“蛊惑”他的一生。最野蛮的要数夜来香了,白天倒温和,一到晚上,    ,烈得近不可闻;梅花香得凛然,        ,即使是最豪奢的新贵站在她面前,也会受到威胁;柑橘花的香是潮湿的,        ,飞不远,让人觉得就在周围,觉得牢靠。                                      (改编自素罗衣《初识一瓣香》) 

①像酒精勾兑的假酒   ②像翅膀沾了雾气的虫子  ③像不肯俯就的没落贵族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7.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青春的六月,是一个微笑的季节,是属于我们的季节。每一个灿烂的日子,都值得以微笑来迎接;每一个感人的shùn        间,都值得以微笑来珍藏;每一个无意的错误,都值得以微笑来包容;每一个huī        煌的成功,都值得以微笑来赞美。学会用微笑quán          释生活,以心灵体味人生,便有了从容前行的潇洒步lǚ        ,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8.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9分)

(1)我想:                    ,              。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

 (3)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                ,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

9.名著阅读。(4分)

(1)格列佛在最后一次航海奇遇中,接触了两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有美德有理性的            ,丑陋而的                 。(2分)

(2)有人认为《格列佛游记》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全面模拟,你对这种观点有何看法?(2分)

                                                                              

10.下面是《眉山日报》组织的以“良知”为主题的活动,请积极参与。(7分)

(1)【材料探究】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材料所折射出的思想内涵,用排比句分别从三个角度对“良知”做不同的诠释。(2分)

材料一:孟佩杰五岁那年,父母先后身亡,在养母家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就瘫痪在床,从此,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小佩杰身上。她每天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生火做饭、敷药按摩、……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大学,又带着养母去读书。

材料二:5月8日晚,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生命垂危。

材料三:据媒体报道,不少药品厂为了牟取暴利,用回收的烂皮鞋制作药用胶囊,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我认为,“良知”是                                                           

                                                                                

(2)【现象聚焦】良知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中,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里。请根据图片内容,给它加一个能表现主旨的标题,要求必须含有“良知”二字,不超过6字。(2分)

                                                                           

                                                                                

(3)【是非辨识】有时,良知在是与非之间徘徊,良知在善与恶之间游走。结合下面报道的内容,补充下联(1分)

 上联:母亲挺身救女惊天地     下联                          

《眉山日报》报道:东坡区某妇女从银行取出一万元钱后,准备捐肾救女,却遭抢劫,妇女拼死护钱,被歹徒狂砍数刀,身负重伤。歹徒被捕后,得知被害人已经不能为身患尿毒症的女儿换肾时,悔恨万分,决定要捐出自己的肾来挽救被害人的女儿。

(4)【情感升华】通过这次活动,相信你有不少收获吧。请你围绕主题,为本次活动写一段结束语,50字左右。(2分)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①空,  弟兄羁旅②各西东。

田园寥落③干戈④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⑤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2分)

                                                                                     

12.“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修辞,请结合全诗对该句使用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3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     (2)乃把晖臂曰(       )

(3)举手未敢对(        )            (4)子孙窃怪之(       )

1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 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16.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三)阅读韦如辉的《父子的母校》,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

    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

    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

    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

    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

    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

    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

    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

    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

    父亲夸,好儿子!

    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

    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

    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

    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说,想!

    第二天,田地里的浓雾还没有淡下来的时候,父子俩就上路了。

    父亲边走边对儿子说,我的母校在县城,离咱家可远了。得翻过两条河,再坐三个钟头的车才能到达啊。父亲说到最后一个“啊”字,诗人般抒发一串长音。

    儿子想说,爸,别说了,您已经说过无数遍了。然而,儿子没有说,儿子怕父亲不高兴。怕父亲改变主意,怕父亲不带自己去他美丽的母校。

    风吹到脸上,夹杂着雾气的潮湿,多少有点儿刺骨的感觉。

    但儿子身上很快淌了汗,而且额上的汗珠已如小虫子似的爬来爬去。

    父亲转过身来问,累吗?爸驮你一会儿。

    儿子咬紧牙关说,不要!然后把胸脯挺得树一样直。

    临近中午的时候,父子俩几经周折才到了县城。

    县城真是个好地方,儿子从来没去过县城,儿子的好奇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儿子从心眼里羡慕父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校能在县城,他能在县城里读书,真是了不起。

    走到一块开阔地,父亲异常兴奋,眼睛里放射出万丈光芒。父亲说,看,这块,就是母校的操场,那家伙。父亲的语气里跳动着数以万计个惊喜的细胞。

    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

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后来,儿子真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

    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儿子什么都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肚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得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17.依次填写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6分)

               →               →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

18.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4分)

                                                                               

                                                                                 

19.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有不符合的,试作分析。(4分)

  ①“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②“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③“信不信?那家伙!”

(符合)第    句。                                                                    

(不符合)第    句。                                                              

20.小说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很感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4分)

                                                                                 

                                                                                

(四)阅读下文《红橘甜了》,回答问题。(15分)

放下电话细一思量,这已经是父亲第四次催我了。父亲说,这场大雪过后,红橘更甜了,硬是甜得入了心呢!说这话时,那声音挺富激情的。父亲的意思,要我快些回去,尝尝今年橘子的味道。

    父亲精心侍弄的那些红橘树,是十多年前我从外地弄回去的。那一年我刚参加工作,为了表示孝心,我特地买了十几株红橘苗,回家同父亲一起栽下。从此,父亲便精心侍弄那些树苗,似亲儿女般。浇水、施肥、修枝、杀虫,那严肃劲,不亚于教育我们。那些果树也很通人性,几年后便出落得挺拔而多姿。我记得第一年花开时节,父亲在电话里像孩子见到第一场雪那般激动,父亲说,白花花的满树枝啊,香气跑了好几里呢!当乡亲们夸奖橘花的香气时,父亲又像孩子受了老师表扬那般露出羞涩的神色,说,这树是我儿子从县城弄回来的优良品种呢!就这样,父亲怀着兴奋和渴盼的心情,等待着橘子的成熟。那几个月,我们隔几天总接到父亲的电话。橘子有指头大了呢!橘子有乒乓球大了呢!橘子有鸡蛋大了呢!有些橘子有黄色了呢!有几个橘子全部黄了呢!父亲总是在说橘子!

    那一年,父亲将首先变黄的橘子采了下来,并打来电话,叫我快些回去尝尝!时至年末,我们哪能抽出时间啊!在苦苦等待后,父亲同母亲商定,第一批橘子一定要送来让我们尝尝。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树是儿子买的,也是儿子跟自己一同栽下的,儿子不吃第一个,谁吃?在那个飘着大雪的冬日的早晨,父亲从百里之外的故乡,带上十九个首先成熟的红橘,来到我的面前。看着我们一家三口甜甜地吃着甜甜的红橘,父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们劝他,你老也快尝尝呀。父亲说,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我的泪便涌上来,因为父亲出发后,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带来的第一批橘子是十九个。我强压泪水,挑了个最大的剥开后,双手递到父亲面前。父亲颤巍巍地接过橘子,拿一瓣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我再次从父亲脸上看到了我参加工作第一天父亲送我时的表情。

    就这样,每年第一场大雪后,父亲便会来给我们送红橘。然后,他将红橘分送给邻居,其余的便去市场上卖了。后来,妻子就说,爹怕是糊涂了吧,橘子现在几角钱一斤,来回的车费就要几十元,该买多少橘子呀!再说了,红橘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味道越来越差了,哪能比得上如今的优良品种呀!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沉沉地回了一句话,父亲哪里是为那几个橘子啊!妻子思索一阵,说,也是,只要老人高兴,就由着他。

    父亲越来越老了,雪后的山路上,他再也不能健步如飞了。妻子说,年前我们干脆抽两天时间回去看看吧!回去那天,父亲正坐在火塘边,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我看见父亲眼中的泪水滚落下来。父亲抹一把泪,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次日,我邀了儿时的两个好友,决定将剩下的红橘弄到市场上去卖,父亲自然是十分高兴。我将红橘分送给了我的故交,并嘱咐他们千万别告诉父亲。我掏出一百元钱,换成了零钞,将其中的九十六元八角送到了父亲手上,异常高兴地对父亲说,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将果子抢购一空,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呢!

   父亲脸上满是欣喜的神色,说,太好了,明年,我要更细心地照顾它们!我别过脸去,说,这屋里,烟太大了……

21.阅读全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3分)

(1)种红橘的过程中,父亲的态度:                                                。

(2)等待橘子成熟时,父亲的心情:                                              。

(3)橘子成熟后,父亲的做法:                                                   。

22.文中父子二人各说了一次假话。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他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1)父亲: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

  (2)儿子:今天碰到几个外地人,将果子抢购一空,价格比往年高出近一角钱呢!

                                                                              

                                                                               

23.阅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4分)

  (1)(父亲)望着树上的橘子发呆,看到我们,父亲一愣,随即便孩子般叫着母亲的名字。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哪些内心活动?

                                                                                            

 (2)“这屋里,烟太大了……”父亲和儿子为什么都说这句话?说这句话时,各自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

                                                                                            

24.题目是“红橘甜了”,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说说文中表现了哪些方面的“甜”。  (4分)

                                                                                       

                                                                                     

三、作文。(60分)

25.请以“坚守精神的家园”为题作文

要求: 1. 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文档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卷

九(上)语文第二单元试卷姓名班级学号得分一、积累运用(3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阴晦(huì)拮据(jū)打盹(dǔn)埠(bù)头B.祭祀(sì)栈(zàn)桥汲(jí)水粜(tiào)米C.嗤(chī)笑别墅(sù)趟(dāng)水写(xiě)意D.寒噤(jìng)牡蛎(lì)腥臊(sāo)负荷(hè)2.(2012·东营市)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提出的这一艰深命题,需要整个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