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
“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终端是学生,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内化。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识,保证他们有的活动空间,学习空间,人格空间。在生本课堂上,不是“教”决定 “学”,而是 “教”引导 “学”,为 “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教育”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让学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学习下去。然而,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教,学生听得课堂,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却不知学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学会了,哪里还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没有机会表达。相比较一下,的确是差得太多。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产生动力,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学活动形成良性循环,“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学生们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学生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每个老师。
通过实践我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唠唠叨叨,生怕学生们听不懂,一个知识点反反复复的讲好几遍,在考试中但还是有学生做不对。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生本教育是“全面依靠学生,激扬学生生命,激发学生潜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态”。在好学,乐学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互帮互助的团队同学习,共同进步。因此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小组,大家在学习中一起讨论,解决学生之间不会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无需老师再反复讲解。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