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现在小组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PPT出示:32+54 68-27 48+9 25-17。 生回答,师纠正 )
师:回答的很准确。那么,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加法法则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师:回答的很完整。谁再来说说减法的计算法则呢?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借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看来同学们整数加减法学得很扎实啊!
(二) 探究新知
师:老师的朋友欣欣在六一的时候开了一家文具超市,里面的文具特别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T出示文具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举手回答!
生:文具盒12.6元、橡皮擦2.4元、钢笔7.5元、圆珠笔2.9元、书包35.6元、直尺2.8元。
师:观察的真仔细!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师任意挑选一个板书)
生:橡皮擦和直尺一共多少钱?式子是2.4+2.8。
生:文具盒比直尺多多少钱?式子是:12.6-2.8。
生:......
师:观察黑板的式子与复习内容有什么不同?请举手回答!
生:这是小数的加减法!
师:答得真好!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3. 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黑板上这两个问题,首先来看第一个,一共要花多少钱呢?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到草稿纸上。做完的请举手!
生:2元+2元 =4元;0.4元=4角,0.8元=8角,4角+8角=12角,也就是1元2角,是1.2元;4元+1元=5元;5元2角=5.2元。(师板书)
师:分析的很正确啊!有没有比他这个还要简单的呢?
生:直接用列竖式计算。
师:请把你的式子写到黑板上。
师:跟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师:能跟其他同学分享一下你列这个竖式的想法吗?
生:小数点右边的代表角,左边的代表元,刚好角和角,元和元相加。(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若没达到师想要的回答,可由师自己引导出来)
师:嗯!你的方法可真简单啊!那你这个方法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呢!
生:小数点要对齐,否则就不能角和角,元和元相加了。
师:你真是个既聪明,又善于观察的孩子。掌声送给他。
师: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单?
生:第二种列竖式的。
师:好!那我们就用这种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黑板上的第二个问题,看看答案是多少,做完的请举手!
生:9.8元。(师板书竖式)
师:我们整数加减法有计算法则,那么,我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又会是什么呢?谁愿意来说说。请举手回答!
生:小数点对齐、从低位进行相加或相减........(生回答,师引导)
师:现在我们来当当小法官!判断竖式是否列对!
再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出示PPT)
师:我们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那么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谁能把屏幕上的这个表填的又快又准。(出示PPT)
(三)、巩固练习:
1、填表。
2.乘船问题:
小船最多载重20千克,小猴15.4千克,小兔2.3千克,小鸭2.1千克,这些小动物共有多重?它们能一起过河吗?
学生讨论,完后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
3.评分问题:
五号选手专业分:8.5分,表现分:0.8分,总分:9.3分;6号选手专业分:8.6分,表现分:0.5;5号和6号选手谁的总分高?
4.买书问题:
校园科幻:6.8元 脑筋急转弯:3.4元
(1)《脑筋急转弯》比《校园科幻》便宜多少元?
6.8-3.4=3.4(元)
(2)各买一本书,10元钱够不够?
6.8+3.4=10.2(元)
1.身高问题:
同学们,2015年你们又长了一岁了,是不是长高了长重了?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现在都有多高?(指名说)有没有想过你将来会长多高?我想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理想高度,算算看,现在的你离自己的理想高度还差多少米?
5.表格练习。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看到每个同学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同学们能满载着收获走向生活,在假日里帮助父母当一次小管家,去超市购物,相信你们一定做的很出色。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购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对新课内容的主动建构,体会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通过几组算式的探究,学生自主寻求列竖式的方法,总结计算法则,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怎样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效等等,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