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面积 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37:45
文档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面积 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单元面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
推荐度:
导读第5单元面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
第5单元 面积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

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

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

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比赛。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

师:是指面积。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

二、新课讲授

1.面积。

(1)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么?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国旗面比较小。我们就说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名回答。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你能指一指吗?(电脑演示)

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2.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说说谁的面积大。(出示多媒体)

师:妈妈的手、宝宝的手,谁的手掌的面积大?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观察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看不出来呀,有别的方法吗?(重叠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观察和重叠都比较不出大小,这下可怎么办?(方格法:经历方格法的优化选择)

(2)猜猜看。师:你认为谁的面积大?(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

(3)统一面积单位。

教学教材第61页例2。问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选择一种图形来比较。

(4)应该用哪种单位表示图形的面积更合适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统一意见:用正方形表示更合适,因为正方形表示最标准。

师: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62页“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交流汇报。

注意:第二、三个图形有的不够一个正方形可以用三角形来拼成一个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给自己打个分吧!

(自己给自己一个评价,学会反思)

五、课后作业:教材第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课堂板书】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让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产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教学中突出面积单位统一的好处,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第5单元 面积

第2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2)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难点: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1.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 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2.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问: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平方厘米?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吗?

    3、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

    引导:你们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学生画的图。

    4、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  你能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页练习十四第5题。

    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3、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线段长1平方分米。       (  )

   (2)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米。    (  )

   (3)一根铅笔长15厘米。          (  )

   (4)一座高楼高约100平方米。     (   )

   (5)小明从学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   )

    四、思维训练

    动脑筋,想一想。

【板书笔记】 

             

第5单元 面积

第3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

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出示下图,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

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

(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教师肯定同学们爱动脑,积极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的做法。

3、提问:要想知道操场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面积去测量)要想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感到:用单位面积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用单位面积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

二、新课讲授

1.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呢?

2.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①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组分别发给每个同学一个长方形

纸板,要求学生先用直尺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并做好记录。

②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长方形的面积,并记

录。

③出示教材第66页例4(1)学生摆小正方形的图,得出面积

是15cm2。

④思考讨论:

a.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长方形的长边摆,一排可以

摆(      )个1平方厘米,摆一排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b.沿着长方形的宽边可以摆(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也就是说可以摆(  )排。

c.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馈。

四个小组测量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总结:

每排摆的个数×排数=面积

(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

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

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三、课堂作业

1.选择题。

(1)一个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  )A.32平方分米  B.32分米  C.24平方分米

(2)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10厘米,面积(   )A.100厘米   B.40平方分米    C.100平方厘米

(3)长方形长1米,宽3分米,面积是(   )A.30平方分米     B.3平方米     C.3平方分米

2.计算操场的面积。操场长50米,宽30米,面积是多少?

3.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

要求:计算数学书本封面的面积。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数)

师问:你首先做了什么?(要求长方形面积必须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数学书本长约(    )厘米,宽约(     )厘米,面积约是(      )平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感受是什么?(发现的感受、失败的感受、成功的感受、探究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

【课堂板书】

第3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只有通过实验,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就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也一步步得出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只是把学生的回答简单地加以总结,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5单元 面积

第4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 

【教学目标】 

    1、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难点: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长方形的A4纸。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7页例5。

   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6×18=468(平方厘米)

   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平方厘米.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米,宽30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四、思维训练

   1、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五、归纳总结

1.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用“长×宽”可直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用“边长×边长”可直接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第5单元 面积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对比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块手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4×90    60×3    300×9   4×50   20×4   6×500

    22×13   15×11   15×17   70×4   37×5   8×53

    2、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规范书写格式。

    4、先估算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学生先估算黑板的面积,然后派两个代表到前面来测量长和宽。全体同学计算它的面积,再看一看,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相差多少,从而丰富自己估算的经验。

    5、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出自己手帕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面积只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二、探究新知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完成,集体订正。

   2、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读题并分析:从长方形中所剪下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为张方形的边长。

   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出要剪下的正方形,再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10=60(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60-36=24(平方厘米)

   答:剩下的部分是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厘米。

   三、对比练习

   1、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读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求正方形面积需知道什么条件?边长与周长又有什么关系?

   提问:题中给了正方形荷花池的周长,怎么求边长?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4=16(米)   16×16=256(平方米)

   答:面积是256平方米。

   2、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   算出它们的周长,填入表中。

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周长(厘米)
1611634
821620
441616
   通过画图填表格引导学生发现:

   (1)有三种情况。(只要想哪两个数相乘是16就可以了)

   (2)面积一定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越短,当长和宽相等  成为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教师说明:这一结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将会得到更充分的证明。

   3、从一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明想到三种方法(教材第69页第10题的图)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周长呢?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图,讨论这三幅图的面积和周长的变化。

   (1)三幅图剩下的面积相等,都是76平方厘米。

   (2)第一幅图的周长和原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仍是40厘米;第二幅图的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4厘米,是48厘米;第三幅图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6厘米,是52厘米。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再计算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下面各题的周长和面积。

   (1)长23厘米,宽17厘米,求周长和面积

   (2)正方形边长=12分米,求周长和面积。

   (3)正方形周长是36米,求边长和面积。

   2、张大伯要在一块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菜地的四周围上一圈篱笆,要用多长的篱笆?菜地能种多大面积的菜?

   五、思维训练

   1、一块长方形绿地,宽24米,长是宽的2倍,这块绿地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种4棵松树,绿化队应该准备多少棵松树就够了?

   2、一个长方形,它的宽增加2厘米、面积增加8平方厘米,正好变成一个正方形,原来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第5单元 面积

第6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难点: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划分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0页例6。

   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师说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了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

   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3、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

   8平方米=( )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 )平方分米。让学生完成,然后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一填、

   7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0平方米=(   )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长是5(   )   黑板的面积是3(   )

   3、一块长方形玻璃,它的长是40厘米,宽是2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思维训练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0厘米,宽是5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小明家客厅的地面长是8米,宽是6米。面积多少平方分米?

第5单元 面积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完成。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边总长60分米。 

   通过练习,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第7题:6×3=18(平方米)  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平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

   第8题:200×6=1200(米) 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的第10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完成。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  )            数学书厚6(  )

   课桌面的面积33(  )      课桌长8(  )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

   1、教室的黑板长35分米,宽2分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贴一条彩带,彩带的总长是多少?

   2、一台压路机,压路的宽度是3米,每分钟行驶38米,压路机15分钟能压多大面积的路?

   3、学校要粉刷教室左边的墙壁,墙壁长8米,宽4米,墙上有3扇窗户,每扇窗户2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五、思维训练

   1、判断。

   (1)用14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6厘米。

   (3)6公顷=600平方米

   (4)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5)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6)用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2、一根铁丝能做成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的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花池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宽延长2米,长不变,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周长增加多少?

【板书笔记】 

                         解决问题

    

文档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面积 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单元面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