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别 姓名 学号
专题九 中国古代的社会改革与变革
一、课前小测
1、战国时期,各国为称霸中原,为了达到 的目的,纷纷进行变法,其中收效最大的是 国 变法。其变法的内容为:鼓励农民 ,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奖励 ;建立 (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有利于集权政治的巩固);编定 。变法使 骤增;战斗力大大加强,为最终 奠定基础。
2、自隋代正式诞生的科举制度,是用 方式选拔的制度。 逐渐完善,到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改善了 制度,招揽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集权制,同时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3、从 所作的《 》可以了解到宋代的的社会生活状况,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内容,衣:新的制衣料 ;食: 美食汇聚;住:打破了 的,出现“鬼市”。行:百姓是独轮车、畜力车,官宦是 ,市民还可以去 进行娱乐。
4、明清时期,统治进一步加强,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地方废行省,设 ,在罢中书,废宰相,设殿阁大学士,思想上实行 ;明成祖朱棣设立 制度,明王朝的皇权空前强化。清初,康熙设立 ,雍正设立 ,同时在思想上实行 。
二、考点重现
1、通过了解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3、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4、了解明清两朝加强统治的主要措施。
三、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物,在战国后期的秦国有可能成为地主的是 ( )
①贵族 ②有钱的商人 ③有军功的大将 ④士兵 ⑤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3、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这些“功名”称号的主要途径是 ( )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致富 C、作战建立功名 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
4、到2007年高考已经恢复30年了,它是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你知道隋唐时期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的吗? (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5、从明朝初废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 )
A、统治日益衰落 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
C、皇权日益加强 D、建立监督皇权的有效机制
6、 清朝时期,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
A、大兴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D、独尊儒术
(二)非选择题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请回答:
(1)商鞅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2、唐朝时,凡新科进士及第,先要一起在都城长安的曲江参加国宴,然后登临大雁塔,象征从此步步高升,并题名塔壁留念,被称为“雁塔题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科进士及第”是我国古代哪一重要选官制度的内容?这一制度创制于我国哪一朝代?
(2)概述这一选官制度在唐朝时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