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化学第五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45:06
文档

初中化学第五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初中化学第五六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五六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40分)1.(本题4分)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C.反应发生所需的条件D.化学反应的快慢2.(本题4分)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
推荐度:
导读绝密★启用前初中化学第五六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五六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40分)1.(本题4分)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C.反应发生所需的条件D.化学反应的快慢2.(本题4分)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
绝密★启用前

初中化学第五六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五六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40分)

1.(本题4分)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C.反应发生所需的条件

D.化学反应的快慢

2.(本题4分)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7102548
反应后质量/g

19x4130
A.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8:1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10

D.丁可能是化合物

3.(本题4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ABCD
反应前质量/g

46111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5084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化合反应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g

C.物质A为反应物

D.反应中A:B:C:D质量变化量为22:9:111:80

4.(本题4分)实验室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依据的氧气性质是(  )

A.无色 .无味 .不易溶于水 .支持燃烧

5.(本题4分)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D.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

6.(本题4分)有反应,则X的化学式是

A.NO

B.NO2

C.NH3

D.N2O3

7.(本题4分)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二氧化碳和氮气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B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过氧化氢溶液和水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氧气和空气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A.A .B .C .D

8.(本题4分)如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⑧都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⑤⑦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可用④来解释原因

D.图中物质均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9.(本题4分)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A.H2  CO  CH4 .CH4  CO  H2 .CO   CH4  H2 .CO  H2  CH4

10.(本题4分)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

C.粉末B中CaCO3的质量为5克

D.粉末B中CaO的质量为16.6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60分)

11.(本题12分)如图是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单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为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2.(本题12分)实验室常用大理石跟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认真研究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对其中的气体发生装置部分进行了改进(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把甲装置的气体发生装置改成乙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

(2)写出检验b中充满CO2气体的方法_____________。

13.(本题12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天然气(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

(3)电解水_____。

(4)氧化铜和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_____。

14.(本题12分)根据下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3)用H2O2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用装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_____,在F中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_(填“b”或“c”)端通入。

(5)实验室里,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

①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用装置E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___的物理性质。

②请设计实验证明CH4中含有氢元素

操作方法是:检验其纯度后,_______。

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烷(CH4)中碳元素的质分数是______。

15.(本题12分)我市北部山区盛产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1)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化学的反应方程式为                      ;

其中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取12.5g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并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4.4g。则该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故选D。

2.C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A、反应中甲、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该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x=17+10+25+48-19-41-30=10,反应前后质量相同,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x=17+10+25+48-19-41-30=10,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和丙反应后质量增大,故为生成物,丁反应前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丁反应后生成甲和丙,则丁一定为化合物,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3.D

【解析】

【详解】

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中B的质量增加9g,B是生成物;C的质量减少111g,是反应物;D的质量增加80g,是生成物;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A的质量应增加22g,是生成物。

A、 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A+B+D,属于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分解反应,错误;

B、 A的质量增加22g,错误;

C、A的质量应增加22g,是生成物,错误;

D、该反应中A:B:C:D质量变化量为22:9:111:80,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气体收集方法根据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故选:C。

5.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硬度很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故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说法错误;

D、活性炭有吸附性,在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说法正确。

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反应物中有2个Cu原子,生成物中除X外有2个Cu原子。

反应物中有4个N原子,生成物中除X外有0个N原子。

反应物中有12个O原子,生成物中除X外有4个O原子。

则4个X分子中有4个N原子和8个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B。

7.A

【解析】

【分析】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详解】

A、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支持燃烧,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都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会迅速分解产生氧气,水不能,使用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的是空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A。

8.C

【解析】

【详解】

A、⑧③不一定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还可分别能通过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等来实现,错误;

B、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碳酸在常温下不稳定,并且碳酸溶液中碳酸的含量有限,不能通过碳酸分解的方法制取,错误;

C、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可用④来解释原因,正确;

D、图中物质中C属于碳的单质,错误。

故选C。

9.A

【解析】

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Y是CO;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Z是CH4,故X是H2,故选A。

10.B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增加,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正确;

B、如无浓硫酸,气体C中的水分会被烧碱固体一同吸收,固体增重偏大,计算得到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相应吸收水的质量偏小(A到B增加29g-25g=4g为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总和),计算所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会(比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的质量)更小,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大,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x=5g,故正确;

D、A到B增加29g-25g=4g,吸水水分质量为4g-2.2g=1.8g

设B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O+H2 O═Ca(OH)2,

           18             74        

           1.8g           y

 

y=7.4g

粉末B中含有CaO的质量为:29g-5g-7.4g=16.6g,故正确。

11.氮气 氧 2CO+2NO 2CO2+N2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氮气、二氧化碳;

其中属于单质的物质是氮气,故填氮气;

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氧;

由图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与氮气2CO+2NO 2CO2+N2。

12.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燃烧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解析】

【分析】

【详解】

(1)装置中通过关闭弹簧夹,装置内压强变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内,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装置内气体排出压强减小,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

甲装置的气体发生装置改成乙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比支持燃烧,检验b中充满CO2气体的方法是燃烧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13.   

【解析】

【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

【详解】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把握好: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或产物)

(1)中反应物为天然气(CH4),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条件为点燃,所以答案为:

(2)中反应物为白磷,生成物为五氧化二磷,反应条件为点燃,所以答案为:

(3)中反应物为水,生成物为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为通电,由于生成物氢气和氧气为气体并且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与因此要注意添加气体状态符号,所以答案为:

(4)中反应物为氧化铜和碳,生成物为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为高温,注意加热需要使用加热符号,所以答案为: 

14.长颈漏斗 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观察到一段时间后,若液面稳定不下降,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A     量筒    c    B    难溶于水 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75%    

【解析】

【详解】

(1)图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检验装置气密性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检验,所以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夹紧止水夹,从长颈漏斗中倒入水至淹没下端管口,使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过一会儿,水柱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3)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量筒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故用装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量筒,氧气应该短管进,即从c端进;

(5)①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E装置收集甲烷的方法是排水法,由此推测甲烷气体的一条物理性质是:甲烷难溶于水;

②氢元素的燃烧产物是水,所以设计实验证明CH4中含有氢元素即证明生成物有水:检验其纯度后,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③甲烷(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5.(1)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40% (2)80%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可知,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

(2)根据题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是因为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并逸出,故减少的4.4g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该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设该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100:44=x:4.4g

解得,x=10g

所以,该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答: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为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相关的化学反应,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注意解题要规范

文档

初中化学第五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初中化学第五六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五六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40分)1.(本题4分)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C.反应发生所需的条件D.化学反应的快慢2.(本题4分)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