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43:53
文档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

第3卷第3期2010年7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No.3Jul.2010收稿日期:2010-04-16基金项目: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课题(20095719)。作者简介:乔芳丽(1976-),女,山东霍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产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文章编号:1674-0823(2010)03-0268-06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乔芳丽a,杨军b
推荐度:
导读第3卷第3期2010年7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No.3Jul.2010收稿日期:2010-04-16基金项目: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课题(20095719)。作者简介:乔芳丽(1976-),女,山东霍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产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文章编号:1674-0823(2010)03-0268-06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乔芳丽a,杨军b
第3卷第3期2010年7月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

Vol .3No.3Jul.2010

收稿日期:2010-04-16

基金项目: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课题(20095719)。

作者简介:乔芳丽(1976-),女,山东霍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产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674-0823(2010)03-0268-06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

乔芳丽a

,杨 军b

,侯 强a

,徐 伟

a

(沈阳工业大学a 1管理学院,b 1理学院,沈阳110870)

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在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特征及成长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模型,为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提供解决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应该是航空航天技术、高档数控机床、船舶等优势十分明显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有一定基础的生物制药、海洋科学、环保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关 键 词: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选择;产业评价;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F 203;F 22419   文献标志码:A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纷纷加大对新

能源、生物、信息、环保等战略领域的投入,新一轮技术和产业正在孕育中。我国高度重视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2]

,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确立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辽宁目前正处于工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压力。大力促进和培育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辽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提升产业竞争力,缩小地区差距,建设和谐辽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最近才得到广泛的重视,目

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们可以从战略和新兴两个词上来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首先,从需求角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能够代表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性的产业,其战略地位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并具有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其次,从可行角度,新兴产业应该是具有潜在市场需求、良好产业发展基础和持续产业竞争力,并能够促进工业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接续性和成长性工业产业。最后,从构成角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它要

有重大的科技创新,同时又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既代表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又能代表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外延的角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具备以下特征[3]

:

(1)具有潜在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产业的演进发展都存在生命周期规律,其背后的原因在于需求的变化。随着产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一些传统产业会被新兴产业替代,这些产业形态的变革将深刻影响或改变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但关注现有市场需求状况,更关注潜在市场需求状况。

(2)代表产业发展的高级化、集约化方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超过60%,远远大于资本增长和劳动力增长对于经济的贡献。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对环境因素的日益重视,使得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加大科技投入、抢占未来经济增长战略制高点的竞争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取得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

(3)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高,贡献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全局性、战略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因此,其必然符合衡量主导产业的重要标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突出贡献。一般来讲,主导产业的贡献体现在3个方面:盈利能力、就业吸纳能力和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影响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遵循产业结构优化的演进规律,而产业结构变革作为经济运动的客观过程,必然是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促成的,这些因素决定和影响着各产业间的此消彼长,也决定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状况。

  11产业技术特征

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推动力,在工业内部,无论是重工业化、深加工度化还是知识集约化,从根本上说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进步通过能源利用转换、生产工艺更新以及机器设备改造和更替来改变产业部门的技术基础,但由于各个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不同,创造、吸收和采用新技术的能力不同,造成各产业的效率和扩张速度不同,并最终导致产业之间相对比重的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想成长为未来的主导支柱产业,必须以更快的扩张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成长,而这种成长只能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

  21市场前景和成长潜力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社会的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产业的兴起和衰落。在人们收入水平较低时,消费结构中的主要部分是用来解决温饱问题,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中用于饮食的部分减少,人们将更多地消费工业品。因此,工业化首先从轻工业、尤其是纺织工业起步;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进入“追求便利和机能”的阶段,耐用消费品在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结构出现重工业化趋势;当消费结构演变到“追求时尚与个性”的阶段时,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就必然出现了。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前景和成长潜力也必然要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

  31特定资源条件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投入,资源的拥有量及相对价格制约着产业的选择及其发展。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决定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但是随着自然资源日渐枯竭,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环境因素的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就是技术以及掌握技术的人才资源。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是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并为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41现有产业结构状况

在全球竞争和产业分工体系中,各个国家都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到国家战略层面上高度重视,因此,今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一系列经济规律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它应是对现有优势产业的承接和替代。优势产业拥有的良好基础,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比较优势。  51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

绝大多数国家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以指导经济发展,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并通过制定产业结构以实现优先发展的目标。通过科学选择优先发展产业,制定相应扶植,往往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的方向演进,并大大缩短演进周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同样需要一系列经济发展和产业的支持。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构建原则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点和指标体系的设计目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除应遵循客观性、完整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等普遍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目的性原则。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产业贡献和区域的产业贡献力,选择出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2)综合性原则。在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时,不仅要考虑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效益贡献、就业贡献和对其他产业的贡献,还要考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特点,即区域在现有产业基础、技术、人才资源以及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由这一原则所确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方法应是综合评价方法,即在多指标单项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最后得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评定。

(3)层次性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层次性原则体现在:产业贡献分别由产业的增长潜力、效益贡献、就业贡献、对其他产业的贡献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贡献来体现;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分别由产业比较优势、培育环境和技术资源来体现;准则层指标又分别通过其

962

第3期   乔芳丽,等: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

方案层指标来观察度量。

(4)重要性原则。不同的指标反映不同侧面

的内容特征,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也有较大的差别。

选取指标时应考虑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

特征,做到所选指标总量不很多,但严格区分主

次,取舍得当,突出直接反映产业贡献和产业区域

竞争力的指标。

(5)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所选指标必须

概念确切、含义清楚、计算范围明确,能系统科学地

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貌;设置的指标体系必须

考虑产业贡献和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计算

方法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操作简单、资料易取得。

(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指标要

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对其赋值,使其能够

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

标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

  21指标设计

在综合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特征、发展

前景及区域竞争力的基础上,借鉴相关资料[4-8],

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

系,如图1所示。各指标的含义与具体计算方法

见表1

图1 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表1 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指标含义计算方法

需求收入弹性收入变化对销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产品需求量变化率/人均国民收入变化率

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变化程度当期工业增加值增长/上期工业增加值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占销售额的比重利润/销售额

影响力系数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该产业逆矩阵纵列系数的均值/全部产业

感应度系数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该产业逆矩阵横行系数的均值/全部产业

产业就业比重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比重产业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单位产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对能源的消耗工业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

“三新”占投入比重

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的投入占总

投入的比重

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的投入/总投入

区位商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

(某地区A行业增加值/该地区全部行业增加值)/

(全国A行业增加值/全国全部行业增加值)

市场占有率市场的优势竞争力情况产品销售收入/全国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

支持产业扶植的相关定性指标

区域市场消费、产业链等区域产业成熟度定性指标

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研发投入/销售收入

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索罗负值

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扩散程度采用创新技术的企业数/总企业数072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卷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模型

以产业贡献和产业区域竞争力为横纵坐标,

借鉴指导矩阵建立起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既可以帮助地区从现有产业中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以帮助地区从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择适合地区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图2 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模型

图2的模型根据产业区域竞争力和产业贡献

的低、中、高程度,形成了9个象限、3个区间,对处于不同区间的产业,应该采取不同的。产业区域竞争力和产业贡献的低、中、高标准,可以根据产业排名顺序或者区域排名顺序来相应确定。比如,在所有产业贡献排名顺序中,排名前5位的产业可以进入产业贡献的高区段,排名6~10位的产业为中区段。类似地,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标准,则可以采用区域排名顺序来确定。

模型中两条虚线将整个空间分割成A 、B 、C 三个区间,A 区间的产业是地区应该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业贡献和产业区域竞争力强,意味着这些产业是未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C 区间的产业原则上不作为战略性产业。

B 区间的产业是否可以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培育支持,关键是看它的转化方向。如图2中B 区间的箭头所示:水平方向向右代表该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有提高趋势,如地区出台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新等;垂直方向向上表明该产业的贡献有增强趋势,如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使得产业的需求明显增加等。这两个力形成的合力向右上方倾斜,则产业可以从B 区间向A 区间转化,这样的产业应该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培育。

 五、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

目前,国家已经确定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

源汽车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辽宁在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时,可以结合在这些产业上的竞争力来选择:辽宁在航空航天技术、高档数控机床、船舶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的既有优势十分明显,落在评价模型的A 区间,是应该重点发展和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辽宁在生物制药、海洋科学、环保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落在评价模型的B 区间,目前正在形成有利于这些产业发展的集群优势和优势,因此,这些产业有向A 区间发展的趋势,也是辽宁要着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辽宁装备制造业体系比较完善,在七大行业185小类产品中,居于全国前6位的有58小类,

占3114%[9]

。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以沈阳为核心的沈阳经济区和以大连为核心的沿海经济带,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分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正在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沈阳机床通过海外并购、国内重组和整体搬迁改造,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化数控机床和大型成套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经过重组成为我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和批量化生产,位居全球船厂第四位;沈阳鼓风机集团经过战略整合和搬迁改造,大型离心压缩机、大型水泵和大型往复式压缩机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沈重与沈矿重组成立了北方重工集团公司,产品结构与发展方向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将为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提供4台反应堆用核环吊,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企业承揽的数量最多、合同额最大,集自主设计制造于一身、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用核环吊合同;沈变集团将为云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提供4台高端换流变压器、7台低端换流变压器和9台干式平波电抗器,合同额5162亿元,均为填补世界输变电领域空白的前沿产品;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世界领先的国内首件整体铣制三元闭式叶轮,是大乙烯等重大装备设备的“心脏”,沈鼓由此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家掌握这项技术的

企业之一,彻底打破了公司的垄断[10]

在生物制药方面,辽宁拥有国家药物临床安全评价中心、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等,这些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辽宁省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同时,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等相关单位也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员。沈阳三生制药

1

72第3期   乔芳丽,等: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

在环保产业方面,辽宁的优势明显,近年来更以年均近4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成为辽宁振兴的一大新亮点[11]。辽宁拥有国家燃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环境污染静电研究中心、沈阳环科所等大型环保科研开发机构,拥有东北大学、鞍山焦耐院等环保技术学科基地,并建立了环保产业园区,形成了鞍山、本溪、抚顺、朝阳、阜新、辽阳、盘锦以矿产资源利用为主;盘锦、锦州、营口、葫芦岛以含油废水、污泥处理及资源化为核心;丹东以环保锅炉制造技术为主;沈阳、大连、鞍山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各具特色的环保产业集群。

在新能源方面,辽宁的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以锦州为核心的国家光伏产业基地集聚了数十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其主导产品单晶硅锭和硅片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硅片切割技术、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电子级多晶硅制造技术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凌海金华的1000万吨多晶硅项目、大连长兴岛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铁岭开原的200兆瓦太阳能多晶硅项目等,进一步促进了光伏产业集群的发展。

新材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材料的发展起步于国防和战争需要、核能的利用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进入21世纪以后,卫生保健、环保、能源、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信息处理和应用成为新材料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沈阳市浑南新区的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在纳米材料、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沈阳中科三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工业燃气轮机热端涡轮空心叶片,打破了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标志着我国在重型燃气轮机热端部件领域已经可以实现完全国产化,而且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利用纳米合金钢技术生产出CPC 复合轧辊产品,让中国的冶金工业完全摆脱了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12]。

作为重要的石化基地,辽宁在发展精细化工方面的产业基础、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源十分雄厚,精细化工产品品种齐全,拥有大连振邦、大连瑞泽农药、辽宁天合集团等一大批精细化工龙头企业,并拥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化工研究院、沈阳化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及二十多家省级技术中心,部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精细化工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我国启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

路研究[EB/OL].[2010-02-12].http://www.

gov.cn/gzdt/2010202/12/content-1534463.

[2]杜占元.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EB/OL].[2010-11-23].http://www.gov.cn/

gzdt/2009211/23/content21470901.ht m.

[3]向晓梅.地区战略产业特征与形成机理[J].广

会科学,2006(5):28-33.

[4]贺海强.区域潜在战略性主导产业的评价与筛选:以

湖北为例[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1-50. [5]林桂芳.区域战略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研究[J].改革

与战略,2005(5):29-32.

[6]郭克莎.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J].中

国工业经济,2003(2):5-14.

[7]赵成柏,姚君.新型工业化下新兴主导产业[J].生

产力研究,2006(1):42-46.

[8]唐晓华.产业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7.

[9]张青山,徐伟.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对

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296.

[10]辽宁省振兴办.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新跨越[EB/

OL].[2008-02-20].http://www.lnzxb.gov.cn/

n9139c84.aspx.

[11]文汇报.辽宁环保产业成振兴亮点[EB/OL].

[2009-06-29].http://new s.cnfol.com/090629/

101,1281,6101904,00.sht m l.

[12]辽宁日报.新材料产业年产值两亿[E B/OL].[2010-

03-29].htt p://www.lninfo.gov.cn/kjzx/sho w.php?

item id=17354.

272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卷

Research on selecti on and eva lua ti on of new stra teg i c i n dustr i es

i n L i a on i n g Prov i n ce

Q I AO Fang 2li a

,YAN G Jun b

,HOU Q iang a

,XU W ei

a

(a .School of M anagem ent,b .School of Science,S henyang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S henyang 110870,C hina )

Abstract:N ew strategic industries p lay an i m portant role in the op ti m ization and upgrade of industry and the

transfor m ation of econom ic grow th m ode .B ased on the exp atiation of the conno tation,the features and key facto rs fo r evolution of new strategic industry,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and evaluation m ethod m odel are constructed,w hich p rovide solu tion for the selection of new strategic industries in L iaoning Province .The analyz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 en t of new strategic industries in L iaoning Province should pay atten tion to som e equi pm ent m 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 ith very obv ious advantages,nam ely,aerospace technology,h igh 2grade num erical m achine too l,and shipp ing equipm en t etc .,and to som e industries w ith basic advan tages,nam ely,bio log ical m edicine,oceanograp hy,env ironm ent p rotection technology,new m aterial,and new energy etc .

Key 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industrial layout ;industrial developm ent ;new strategic industry;industrial

selection;industrial evaluation;regional econom y

(责任编辑:吉海涛)

(上接第267页)

On qua lity com petiti veness eva lua ti on of hotel en terpr ises

ZHON G J ian 2lan,CH EN X ue 2qiong

(C ollege of Tourism ,H uaqiao U niversity,Q uanzhou 362021,C hina )

Abstract:In the face of constan tly shrinking m arket now adays,it is the key to m aintain com 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 p rises to i m p rove the quality of p roducts and services actively .M ore and m ore hotel enter p rises are aw are of the i m portance of quality com petitiveness of p roducts and services,w hereas the quality com 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s a p rerequisite for hotel enter p rises to i m p rove their com p etitiveness .In order to m ake hotel enter p rises exam ine their ow n com p etitive ability m ore accurately,and underst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w eaknesses so as to enhance their quality com petitiveness co rresp ondingly,D elphi technique and fuzzy com p rehensive evaluation m ethods are app lied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ng m odel of quality com petitiveness of ho tel enterp rises .C alculation is p roduced by tak ing a certain four 2star hotel as exam p le,w hos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is m odel can evaluate the quality com petitiveness of hotel en terp rises m ore com p 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and can rank hotel en terp rises w ithin a certain reg ion .

Key words:hotel enter p rise;quality com petitiveness;evaluating indicator ;evaluating m odel ;D el p hi

technique;fuzzy com p rehensive evaluation;quality env ironm ent ;quality leadership

(责任编辑:吉海涛)

3

72第3期   乔芳丽,等: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

文档

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

第3卷第3期2010年7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No.3Jul.2010收稿日期:2010-04-16基金项目: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课题(20095719)。作者简介:乔芳丽(1976-),女,山东霍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产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文章编号:1674-0823(2010)03-0268-06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研究乔芳丽a,杨军b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