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其树支数为 ,连支数为 。
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是: ,此时,电路的电流 ,无功功率为 。
无功功率的单位是 ,视在功率的单位是 。
一端口N0的两种参数Z和Y具有同等效用,彼此可以等效互换,其极坐标形式表示的互换条件为 , 。
电流的像函数为U(s),,则的像函数为 。
无源二端网络,若已知:其端电压为,入口电流为,则二端网络的复阻抗Z= Ω,阻抗角为 ,功率因数为 。
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激励(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同时增大或减小K倍(K为实常数)时,响应(电压或电流)将: 。
对于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其树支数为 ,连支数为 。
三个阻值为30Ω的电阻接成△,等效变换成Y形后的电阻RY= 。
电流源IS=5A,r0=2Ω,若变换成等效电压源,则E= ,r0= 。
R、L、C并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的频率为 ,此时,电路的电阻为 。
一阶电路的响应分类为零输入响应、 和 。
已知某线圈对基波的感抗为10Ω,那么它对三次谐波的感抗为 Ω,对五次谐波的感抗
为 Ω。
一只标有额定电压20V、额定功率1W的灯泡。现接在10V的电源下使用,则其阻值为 ,实际电流是 ,实际消耗的功率为 。
电流源IS=5A,r0=2Ω,若变换成等效电压源,则E= ,r0= .
b条支路、n个节点的电路,共有 个未知数,的KCL方程数等于 ,的个KVL方程数等于 ,还有 个VCL方程。
已知某线圈对基波的感抗为10Ω,那么它对三次谐波的感抗为 Ω,对五次谐波的感抗为 Ω。
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可以提供两种电压,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叫做 ,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叫做 。
线性动态电路的全响应可以分解为强制分量与 之和或稳态响应与 之和。
在RLC串联电路中,若电路发生谐振,则此时阻抗 ,电流 ,电路的谐振频率为 。
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可以提供两种电压,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叫做 ,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叫做 。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是 、 。
图示电路中电流等于( )
1)1A
2)-1A
3)2A
共6页第1页
4)12A
图示电路中电流I等于( )
1)2A
2)-2A
3)6A
4)-6A
图示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压U等于( )
1)0V
2)-6V
3)6V
4)-12V
图示电路中3V电压源吸收的功率P等于( )
1)-3W
2)3W
3)-9W
4)9W
图示电路中电流,则电流等于( )
1)
2)
3)
4)
对于纯电感电路,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图示单口网络的功率因素为( )
A. 0.8
B.0.707
C.-0.6
D.0.6
有一正弦交流电压,它的相量图如图(1)所示,若U=10V,则( )
A. B.
C. D.
在如图(2)所示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下,则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式为:
( )
A. B. C.
图示电路中3V电压源吸收的功率P等于( )
A.-3W
B.3W
C.-9W
D.9W
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压的振幅等于( )
A.1V
B.4V
C.10V
D.20V
在RLC串联正弦电路中,若电路中电流有效值为I,总电压有效值为U,有功功率为P,无功功率为Q,视在功率为S。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在直流电路中( )。
A. 感抗为0,容抗为, B.感抗为,容抗为0。
C.感抗和容抗都为0。 D.感抗和容抗都为。
对称三相负载功率因数角是:( )
A.线电压和线电流相位差角。 B.相电压和相电流相位差角。
C.线电压和相电流相位差角。 D.相电压和线电流相位差角。
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阻值为25Ω,将其等分成五段,然后并联使用,则其等效电阻是( )
A.1/25Ω B.1/5Ω C.1Ω D.5Ω
在R﹑L﹑C并联电路中,当电源电压大小不变而频率从其谐振频率逐渐减小到零时,电路中的电流值将( )。
A .从某一最大值渐变到零点几 B .由某一最小值渐变到无穷大
C.保持某一定值不变 D.先变大再变小
两个同频率正弦交流电流i1、i2的有效值各为40A和30A。当i1+ i2的有效值为10A时,i1与i2的相位差是( )
A.00 B.180O C.90O D.270O
在R、L、C串联电路中,当总电流与总电压同相时,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ωL2c=1 B.ωLC=1 C. ω2LC=1 D. ωLC2=1
图示电路中,I1=5A,I2=2A,I3=-1A,则I4=( )
A.2A
B.4A
C.-2A
D.6A
图示电路中,I=1A,UA=3V,UB=-2V,则元件1及元件2吸收或发出功率的情况分别为( )
A.1—吸收功率,2—发出功率
B.1—发出功率,2—发出功率
C.1—吸收功率,2—吸收功率
D.1—发出功率,2—吸收功率
图示电路中,RL=50Ω,R01=100Ω,为使该负载RL获得最大功率,则电路图中的R02的阻值应选为( )
A.100Ω
B.50Ω
C.150Ω
D.200Ω
在R、L、C串联电路中,当总电流与总电压同相时,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ωL2c=1 B.ωLC=1 C. ω2LC=1 D. ωLC2=1
变压器传递电功率的能力是用( )表示。
A.有功功率 B.无功功率 C.视在功率 D.瞬时功率
受控源与源一样可以进行电源的等效变换,变换过程中不可以将受控
源的控制量变异。 ( )
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均可叠加。 ( )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包括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强制响应。 ( )
在对称三相电源的Y型连接中,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 )
在RLC电路中,若电路谐振,则电路中的R、L、C消耗的能量平均。( )
受控源与源一样可以进行电源的等效变换,变换过程中可以将受控源的控制量变异。
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均可叠加。 ( )
应用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时,受控源不能与电阻同样对待。 ( )
电流表内阻越小,电压表内阻越大,测量越准确。 ( )
含有L、C元件的正弦交流信号电路,若电路的无功功率Q=0,则可判定电路发生振荡。
在关联的情况下,如果P大于0,则表示元件实际吸收的功率。( )
电路等效的变化是对内等效,而对外部可以不考虑。 ( )
任意一个一端口网络都可等效成一个电压源和电阻的并联。 ( )
叠加定理的应用范围只适应线性电路,而不适应于非线性电路。 ( )
如果把两个大小均为10F电容串联,则串联后的总电容为20F。 ( )
电感互感系数的大小和元件的形状、传输介质以及流过该电感的电流有关。
( )
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复功率和视在功率均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
受控源与源一样可以进行电源的等效变换,变换过程中可以将受控源的控制量变异。 ( )
简述基尔霍夫定律与叠加定理的适应范围有何不同。
何谓有伴电压源,何谓有伴电流源?
用结点电压法求下图中各支路电流。
在如下图所示电路中,当R为多大时,它吸收的功率最大?此最大功率为多少?
图示电路工作与正弦稳态,已知。
1)画出电路的相量模型。
2)列出相量模型的网孔方程。
如下图所示电路,开关合在位置1时已达稳定状态,t=0时开关由位置1合向位置2,求时的电感电压。
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每相负载阻抗Ω,每相负载的电流为10A,负载为Y形连接。求负载线电压UL及三相负载吸收的总功率P。
图示电路原来已经稳定,t=0时闭合开关,求的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
电路如图所示,其中。
1)计算时的电流。
2)计算时的电压。
3)计算时所吸收的功率p。
用结点分析法写出下图的方程,并求出U。
如图,当RL为何值时可达最大功率,且最大功率为多少?
RL
用回路电流法求解图示中5Ω电阻中得电流i。
如图,已知uc(0-)=0,il (0-)=2A,R=4,L=3H,C=F,is(t)=2,求单位阶跃响应il(t).
如图所示,已知。求:
(1)开关S打开和闭合时的电流;
(2)S闭合时的复功率。
如下图所示电路中, , , , ,
,正弦电源的电压为,。求各支路电流。
(12分)
求下图中等效戴维南电路。
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每相负载阻抗Ω,每相负载的电流为10A,负载为Y形连接。求负载线电压UL及三相负载吸收的总功率P。
对称三相电路如图,已知线电压为380V,。求负载端的线电压和线电流。(已知,)
列出下图中结点电压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