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原则:以高效教学行动策略为指导,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核心,大面积提高学生高考数学成绩为目的,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在复习课中要认真落实双基,并注意蕴涵在基础知识中的能力因素,注意基本问题中的能力培养. 特别是要学会把基础知识放在新情景中去分析,应用。
2、高中的“重点知识”复习中要保持较大的比重和必要的深度。
重点内容函数与导数、不等式、数列、概率、立体几何,三角及解析几何中的综合问题等。 在教学中,要避免重复及简单的操练。其它内容在复习时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总之高三的数学复习课要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加强运算能力为主体进行复习。
3、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
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定出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案。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学科能力。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要加强学科能力的考查。 我们在复习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 如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等数学基本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予以复习及落实。
5、复习课中注意新的目标定位。
①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③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精神;
④ 激活显示各科知识的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及综合应用。
6、结合实际,了解学生,分类指导。
二、第一轮复习从8月5日开始,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将带领同学科重温高中阶段所学的课程,但这绝不只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相结合,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
1、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熟练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提高解题速度;
2、注意所做题目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3、明确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
4、经常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5、适当选取高考题以周测(即作业)形式出现;
6、资料选取以《核按钮》和课本为主,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为辅;
高考复习要结合高考的实际,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实行综合指导。可能有的学生应专攻薄弱环节,而另一些学生则应扬长避短。
了解学生要加强量的分析,建立档案;了解学生,才有利于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对于好的学生,重在提高;对于差的学生,重在补缺。
三、教学参考进度:
第一轮的复习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为主,为以后的调研考试做好准备。
时 间 | 课 题 | 课时内容 | 备注 |
8.8—8.14 |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1、集合 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与必要条件 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 |
8.15—8.20 | 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应用 | 1、函数及其表示 2、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3、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 |
8.22—9.8 | 1、二次函数 2、基本初等函数 3、函数与方程 4、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 ||
9.9—9.21 | 导数 | 1、导数的概念 2、导数的应用1 3、导数的应用2 | |
1、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2、简单复习巩固 | |||
9.22—9.25 | |||
9.26—10.10 | 三角函数 | 1、弧度制及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诱导公式 3、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 5、三角函数模型应用 6、三角恒等变换 7、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 |
10.11—10.17 | 平面向量 | 1、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 2、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与坐标运算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4、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 |
10.18—10.28 | 数列 | 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6、等差数列 7、等比数列 8、数列求和及其应用 | |
10.29—11.5 | 不等式 | 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 |
11.6—11.11 | 立体几何 |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 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
11.12—11、17 | 1、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2、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3、空间向量及其加减、数乘和数量积 | ||
11、18-11、24 |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运算及其应用 | ||
11.25-12、3 | 平面解析几何 |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和直线的方程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圆的方程 | |
12、4-12、11 |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曲线与方程 3、椭圆 | ||
12、12-12、21 | 1、双曲线 2、抛物线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 ||
12、22-12、25 | 算法初步 | 1、算法与程序框图 2、基本算法语句与算法案例 | |
12.26-1、3 | 计数原理、概率、随即变量及其分布 |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与组合 3、二项式定理 | |
1、3—1.8 | 1、随机事件的概率 2、古典概型、 3、几何概型 | ||
1、9-1、16 | 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事件与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4、正态分布 | ||
1、17-1、19 | 统计 | 1、随机抽样 2、用样本估计总体 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线性回归方程 4、统计案例 | |
1、20-1、26 | 推理与证明 |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3、数学归纳法 | |
1.27-1、28 |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 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2、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 |
1.29-2、6 | 选修内容 | 1、几何证明选讲 2、坐标系 3、参数方程 4、不等式选讲 | |
2、7 | 查缺补漏。 | 第一轮复习结束,目标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