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46:36
文档

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活力2016·1家风家训培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有效抓手。近年来,佳木斯市以“德润佳木斯”主题实践活动为总载体,以家风家训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开展“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家庭美德,以良好的家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深入挖掘、征集整理,“立”好家风汇集良好道德滋养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农村为重点,挖掘,总结、提炼、整理出一大批好家风好家训,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道德建设的好素材、好蓝本和好教材。一是突出
推荐度:
导读活力2016·1家风家训培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有效抓手。近年来,佳木斯市以“德润佳木斯”主题实践活动为总载体,以家风家训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开展“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家庭美德,以良好的家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深入挖掘、征集整理,“立”好家风汇集良好道德滋养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农村为重点,挖掘,总结、提炼、整理出一大批好家风好家训,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道德建设的好素材、好蓝本和好教材。一是突出
活力2016·

1

家风家训培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有效抓手。近年来,佳木斯市以“德润佳木斯”主题实践活动为总载体,以家风家训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开展“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家庭美德,以良好的家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深入挖掘、征集整理,“立”好家风汇集良好道德滋养

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农村为重点,挖掘,总结、提炼、整理出一大批好家风好家训,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道德建设的好素材、好蓝本和好教材。

一是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家庭文化。佳木斯是抗联主战场、知青的故乡。我们组织老抗联、老战士后代和老知青、老专家深入挖掘我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用他们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秀家庭文化。先后邀请了抗日将领夏云阶的外孙女李慧文、抗联名将王效明的儿子王民和部分老知青、老专家亲自撰写家风故事,用伟大的抗联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教育后人。

二是把握时代要求,开展征集活动。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围绕“孝道、诚信、俭朴、立志”等方面,通过在经典家训中寻找和长辈口述、家人共议等形式,整理、编写体现时代要求、弘扬传统美德、贴近生活实际的治家格言、家风家训。组织各级新闻媒体和网站、微信平台面向城乡群众广泛征集。活动开展以来,共征集稿件900余篇。其中,有近300篇稿件来自于乡镇村屯。

三是精心归纳整理,编印教育读本。组织专人对征集到的好家风好家训等稿件进行分类整理,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评选、修改,以“孝老爱亲、励志修养、和谐互助、爱岗敬业”等为主题,评选出优秀稿件200篇,收录到《“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宣传教育读本》之中,使传统的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相适应,推动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二、广泛传播、全景展示,“扬”好家风培育崇德向善风尚

为提高优秀家风家训的知晓率和认同度,我们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阵地、文化艺术等载体,广泛开展传播展示活动,使广大群众在活动中领悟家风家训内涵。

一是发挥各类媒体优势广泛宣传。在集中推出广播、电视、报纸专版、专栏和访谈节目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佳木斯公众信息网、佳木斯文明网,佳木斯政务、文明佳木斯微信平台等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群众便于参与的优势,以图文、视频等形式,重点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抗联将领后代、历史文化名人和所征集入选的好家风故事进行集中的宣传和展示。截至目前,各媒体共刊发稿件

300多篇,播发访谈节目5期。

二是依托农村宣传阵地集中展示。利用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墙、宣传板、善行义举榜等阵地,通过张贴好家风好家训作品、宣传画、公益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展示,让广大群众直观感受家风家训的魅力。利用户外LED 屏、道德讲堂、社区学校、农家书屋等宣传阵地集中播放家风故事微电影。广泛开展家风

家训“挂厅堂、进礼堂”活动,组织文化志愿者进村入户写家训、拍全家福,制作成匾额、条幅等,挂在厅堂之上。

三是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生动呈现。组织城乡文艺队伍以好家风故事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在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等农村群众文化场所,通过道德小戏、小品、相声等形式,将好家风好家训呈现给广大农民群众。截至目前全市各地共开展各类文艺活动近500场。从各县(市)区涌现出的优秀节目中精选了道德小戏《钱是假的,爱是真的》、表演唱《家风助我成长》、快板《孝道》等12个节目,在全市展演活动中进行演出,并邀请影视名人张国强现场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生动展示了全市家风家训建设成果。

三、典型示范、强化引导,“议”好家风带好民风促好乡风

好的家风家训写出来、挂出来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家风家训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从而带动乡风民风、党风社风的不断好转。

一是发挥先进典型榜样力量,传承好家风好家训。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新乡贤”的选树工作,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赵永录、盛春德,“全国最美家庭”陈淑梅,“爱心妈妈”刘海荣等一大批农村典型。对他们的家风故事进行总结提炼,组织“新乡贤”亲自讲述家风家训故事,用典型事迹去引导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能量。

二是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践行好家风好家训。广泛开展“建设新农家”“最美家乡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家风家训。开展文明家庭、诚信农户、好(下转15页)

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佳木斯常委、宣传

9

三是融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庚续好家风好家训。坚持把家风家训建设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之中,组织各个家庭将家风家训写成“传家宝”,随着家人的迁移和成长,得以代代相传。把家风家训与校园德育、传统文化等有机结合,纳入课堂教学、校外阅读等环节,让青少年在心智启蒙和人格形成时得到熏陶和启迪。

四、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用”好家风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家风正,风淳。我们以家风家训建设为载体,以培育“家庭文化”为入口,促进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美

丽乡村建设的“软实力”不断得到提升。

一是从“抓建设”到“换思维”,有效

提升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改变农

村面貌,首先要改变村民们的精神面貌,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我们以家

风家训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农民从

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破除陈规陋习、

转变落后思想,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

产生活习惯。如今,好家风好家训已逐渐

渗透到村民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农

民群众的日常行为和思维习惯。

二是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充分

调动了农民的自主参与热情。通过在村

屯中开展“亮家风、比家风、学家风”,使

村民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意识到了只

有和谐互助才能建设美丽家园。通过好

家风好家训的引导,广大农民建设美丽

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从伸手

要钱转变为主动出工、出劳、出车参与美

丽乡村建设。

三是从“传家风”到“建体系”,不断

加强农民的道德约束能力。发动农民讨

论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

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在遏

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市90%村屯都建立

了乡村道德规范。今年,我们还结合家风

家训建设,制订了《佳木斯市市民文明公

约》,从而建立健全了家有家风家训、村

有村规民约、市有文明公约的道德规范

体系。□

(编辑/刘新)

建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活动场所4个、300平方米以上活动场所5个,2015年年底每个村、社区都将拥有1个自主产权、面积达标、功能完善、设备设施齐全的活动场所。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12人,为社区党建工作充实力量。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精心选拔组织委员人选,并将组织委员作为“第一后备”培养使用,各乡镇(街道)配备1名组织委员和2名组织干事专职抓党建。

四、抓管理,规范基层组织运行

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各级党组织每季度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中心组学习等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定期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主要领导为农村干部作了题为《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确保全市农村繁荣稳定》的专题辅导,其他处级领导、乡镇部门领导也结合工作实际,为党员干部上专题党课。实行村、社区“两委”干部轮流坐班值班制度,并把坐班值班干部姓名、联系电话、值班时间等对外公示,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在建设乡试点开展了对支部、支部对党员的“等级管理、星级评定”工作,待经验成熟后在全市推广。制定了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督导制度和重点工作督查办法,派出5个督导组,定期指导检查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情况,按照阵地“标准化”、管理“正规化”、工作

“常态化”要求,解决干部上班不在岗、组

织生活不规范和基础设备设施管理使用

混乱问题。

五、抓整顿,推动后进转化升级

按照“持续抓好软弱涣散党组

织整顿转化”要求,加大指导帮扶力度,

帮助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现由“后进”

向“先进”转变。一是充实整顿力量。全市

15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均由处级领导挂点

包保,将与经济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的

农业局等15个单位调整为软弱涣散党

组织包扶单位,包保单位“一把手”任“第

一”,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整顿

转化工作直接责任人,为转化工作提供

了有力保障。二是完善帮扶机制。明确19

条包保职责,挂点处级领导和市直包保

部门深入包保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

帮扶。截至9月上旬,处级以上包保领导

调研指导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55

次,协调资金324万元,解决实际问题45

件次;市直包保单位到村工作55次,协

调资金210万元,解决实际问题29件

次。“第一”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走

访农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

决生产生活中困难。三是制定发展规划。

根据软弱涣散党组织实际情况,科学确

定发展思路,着力在壮大集体经济、增加

农民收入上下工夫。太平乡庆民村豆制

品厂正式投产,雇用本村劳动力55人。

六、抓服务,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

员先锋模范作用,就要为基层群众办实

事、办好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在基层

党组织的领导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到2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

达到169万亩,继五大连池大豆、面粉、

大米之后,五大连池鸭蛋获批农业部“地

理标志”。积极扶持种子企业发展,全市

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达

到4家,年种子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

全市种子企业掌握省内一半以上主要大

豆品种生产经营权。农林产品加工企业

发展到28家,鸿盛粮油、沾河腾创等粮

食仓储企业集群式发展,促进了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二是改善农村环境。投入

1000多万元,硬化道路27.6公里,改造

自来水10000延长米,新建农村活动广

场27处。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聘用乡村保洁员430人,配备垃圾清运

车277辆,设置垃圾箱460个,农村环境

卫生全面改善。三是提升服务能力。深入

开展“心连心、促和谐”千名干部下基层

活动,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后备干部与

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732个,党员干

部联系帮扶空巢老人619户、留守儿童

948人,捐助生产生活物资1850万元,为

群众办实事3700余件,1360户困难群众

生活得到改善,28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为了方便群众与党员干部联系,制发连

心卡7700张、服务群众联系卡26500

张。组织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16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认领服务岗

位,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03支,服务群

众5000余人次,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

众“最后一公里”。□(编辑/刘新)

15

活力2016·1封面故事●●

从空巢老人开怀的笑脸,到贫困学生感激的热泪;从肢体残疾患者接受新轮椅的欢喜,到再就业者走上岗位的喜悦……记者在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采访时,心灵深处一次又一次被这些场景所感动,一次又一次为这里有着崇高境界的人们叫好。

民生和谐的好声音正在二九一农场唱响,可谓铿锵有力悦耳!民生和谐的好景象,犹如次第的花朵,正在二九一农场这片充满浓浓情意的热土上,竞相绽放。

一幕幕,是那样感人。放眼望去,从林林丛丛的小区住宅楼,到宽阔笔直的通江大街;从有线电视、宽带进入职工的寻常生活,到文体中心每一位锻炼者挥汗如雨的潇洒惬意……这些,都演绎着和谐与美好,都描绘着二九一农场民生和谐的新画卷。

一项又一项,一幕又一幕,仔细梳理起来,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民生工程可谓一路倾洒阳光,愈加实惠,愈加亲民,职工生活愈加幸福,愈加和谐。

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和谐民生所收获的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荣誉。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和

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省民政系统先

进集体”、“省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社区”、

“省级平安农场”,“省级无邪教社区”

……

这一项项闪光的荣誉是对二九一农

场“民为本、筑和谐”为政之道的最

好诠释。

关注民生,共享民生福祉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二九

一农场全场常住人口20417人,2013至

2014年已投入1.1449亿元,2015年投入

约1亿元,实施民生工程,受益者达到

1.9万人,覆盖面积达93%,这组数据是

农场实施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

和谐民生装上“新引擎”。二九一农

场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建设监

控室,扩建法庭办公区707平方米,司法

分局办公区300多平方米,检察室500

多平方米,综治维稳中心(工作站)24个;

累计投入资金6805万元,分别在各管理

区、街道社区等基层新建了五个文化信

息共享站、27个职工书屋、15个文化综

合活动室。新建7500平方米文体中心、

8.3万平方米御绿带式广场、4.9万平方

米“九七”广场、主题公园,群众文化娱乐

场所新增14万平方米。预计,文体中心

交付使用后,体育健身的人口达到总人

口的57%,人均体育健身场所面积达到

28平方米;累计投资1.2亿元,促进优质

教育资源均等化;投资3839万元,完善

医疗服务体系“六位一体”功能,实现“六

统一”管理模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50份,建档率达87%,健康教育受教

育率达到98%,居民每千人占有医生数

7.15人,高于国家小康标准,居民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实现了均等化。基础设施建

设加速提档升级,职工幸福指数加速提

升。

和谐民生撑起“保护伞”。二九一农

场已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场

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

数达10771人,灵活就业(个体)参加养

老保险1276人,参保率达到100%。提高

最低保金到600元,最低生活保障率达

到100%,超过国家小康社会指标。在保

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中,多方筹措,改造危

房300户,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不断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每年从每亩耕地中

提取3元,设立专账,用于低保资金匹唱响民生和谐好声音

——

—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争创“垦区和谐民生第一场”纪实

刘雪媛本刊记者刘丽艳

16

活力2016·1

文档

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活力2016·1家风家训培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有效抓手。近年来,佳木斯市以“德润佳木斯”主题实践活动为总载体,以家风家训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开展“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家庭美德,以良好的家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深入挖掘、征集整理,“立”好家风汇集良好道德滋养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农村为重点,挖掘,总结、提炼、整理出一大批好家风好家训,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道德建设的好素材、好蓝本和好教材。一是突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