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审计学教案第三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30 08:46:53
文档

审计学教案第三章

授课题目第三章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实施日程第3周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准则以及审计证据的概念、审计准则的实施意义,掌握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审计证据的取得方法教学重点审计准则、审计证据的涵义;审计证据的特点与种类;审计取证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树立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和严格遵守审计法规的观念。教学方法辅助教具、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课程范型问题中心课程范型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时间复习旧课,新课导入10分审计准则的概念、作用以及特征10分审计
推荐度:
导读授课题目第三章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实施日程第3周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准则以及审计证据的概念、审计准则的实施意义,掌握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审计证据的取得方法教学重点审计准则、审计证据的涵义;审计证据的特点与种类;审计取证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树立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和严格遵守审计法规的观念。教学方法辅助教具、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课程范型问题中心课程范型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时间复习旧课,新课导入10分审计准则的概念、作用以及特征10分审计

授课题目

第三章  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准则、审计证据)

实施日程第3周

授课时数2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准则以及审计证据的概念、审计准则的实施意义,掌握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审计证据的取得方法
教学重点审计准则、审计证据的涵义;审计证据的特点与种类;审计取证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树立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和严格遵守审计法规的观念。
教学方法辅助教具、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

课程范型问题中心课程范型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 学 内 容

时 间

复习旧课,新课导入10分

审计准则的概念、作用以及特征10分

审计准则的结构10分

审计证据的涵义、特点与作用15分

审计证据的种类10分

审计证据的取得、鉴定和评价15分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10分

教学过程设计
实践环节
教学条件辅助教具、多媒体设施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内 容

教学提示   

                            第一节   审计准则

一 审计准则的涵义以及作用(重点)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和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其制定、颁布和实施,对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合理区分审计责任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保护审计主体及各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增强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的信任等具有重要作用。

二 审计准则的特征(教学提示1)

1.权威性

2.强制性 

3.层次性

4.时效性 

三 审计准则的一般内容结构(难点)

1.国家审计准则 (教学提示2)

国家审计准则是国家审计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是我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由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审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2.社会审计准则 (教学提示2)

社会审计准则也称民间审计准则,是指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社会审计准则对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3.内部审计准则 (教学提示2)

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对各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全部审计活动的行为规范。目的是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结构和人员的责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第二节  审计证据

(1)结合实际案例展开讲述

(2)结合教材内容,适度发散,以培养学生树立树立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和严格遵守审计法规的观念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内 容

教学提示   

一 审计证据的涵义、特点与作用 (重点)

1.审计证据的涵义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获取的能反映被审计事项的所有信息资料。是支持审计人员完成审计报告、形成审计结论的重要依据。 

2.审计证据的特点(教学提示3)

(1)客观性

(2)充分性 

(3)相关性 

(4)可靠性 

(5)时效性 

3.审计证据的作用 

(1)证明经济活动 

(2)揭示经济责任 

(3)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

(4)审计职业自我控制的工具 

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审计过程就是审计的取证过程,而审计专业就是随着取证技术和评价方法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

二 审计证据的分类(重点)(教学提示4)

1.按照证据的形态分类

(1)实物证据

(2)书面证据

(3)口头证据

(4)环境证据

2.按照证据取得的来源分类

(1)外部证据

(2)内部证据

3.按证据作用分类 

(1)直接证据               (2)间接证据

(3)结合实际案例展开讲述

(4)结合自身从事审计工作的实际经历,以辅助教具的形式介绍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内 容

教学提示   

三 审计证据的搜集

1.审计证据搜集要求

(1)依法收集 

(2)有计划、有目的收集 

(3)客观、全面收集 

(4)科学收集 

(5)有效收集 

审计人员在选择证据时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项目:价值高的项目、关键的项目和代表性的项目。

2.搜集审计证据的基本方法

收集审计证据主要有调查、观察、询问、函证、计算等基本方法。

(1)检查

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 

(2)观察

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3)询问

询问是指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4)函证

函证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5)重新计算和重新执行

重新计算是指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6)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四 审计证据的鉴定、评价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内 容

教学提示

1.审计证据的鉴定

(1)审计证据鉴定的概念

审计证据的鉴定是审计人员根据形成审计意见所必须的审计证据应具有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特点,对初步整理后的审计证据进行鉴定判别,以保证所收集整理的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审计人员发表的审计意见。 

(2)审计证据鉴定的内容

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鉴定主要包括对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相关性和重要性的鉴定:鉴定可靠性即判断审计证据是否真实、可靠;鉴定相关性即判断审计证据与被审计事项是否相关;鉴定重要性即判断审计证据是否重要。

2.审计证据的评价 

为了使分散的审计证据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充分的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必须将收集、鉴定的审计证据加以综合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得出审计意见和结论。在综合、评价阶段,审计人员凭借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经验,对经过鉴定的具有现实证明力的审计证据,通过归纳、整理和分析,具有现实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就转化为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便可以用来证明被审计事项,最终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

本 课 小 结

1.审计准则的涵义及作用        4.审计证据的分类

2.审计准则的一般内容及结构    5.审计证据的搜集要求及方法

3.审计证据的涵义、特点及作用  6.审计证据的鉴定和评价

作 业 布 置

思考与练习

选择题1-5题                 问答题1-5题

判断题1-6题                 业务练习题

教 学 心 得

授课题目

第三章  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

实施日程第4周

授课时数2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和内容,掌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树立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和严格遵守审计法规的观念。
教学方法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

课程范型问题中心课程范型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 学 内 容

时 间

复习旧课,新课导入10分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5分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20分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15分

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10分

课堂小结、作业评讲及布置20分

教学过程设计
实践环节
教学条件多媒体设施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内 容

教学提示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与作用

1.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表达审计意见的依据。

2.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1)便于审计组织开展审计工作

(2)编写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 

(3)便于检查和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

(4)进行后续审计的依据  

二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复核

 1.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重点)

(1)编制要求

资料翔实、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2)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根据来源:自编工作底稿和获取工作底稿

根据性质:综合类、业务类和备查类 

(3)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教学提示1)

①被审计单位名称            ②审计项目名称 

③审计项目时间或期间     ④审计过程记录 

⑤审计结论                ⑥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⑦索引号及页次         ⑧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⑨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⑩其他事项

2.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教学提示2)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完整和可靠,保证审计质量,还应该对审计工作底稿建立严格的三级复核制度。三级复核制度是指审计工作底稿应由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机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一种复核制度。其中,项目负责人的复核是三级复核制度中的第一级复核,称为详细复核;部门负责人的复核

(1)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详细介绍

(2)结合实际案例介绍。

教 学 过 程 与 教 学 内 容

教学提示

是三级复核制度中的第二级复核,称为一般复核;机构负责人是三级复核制度中的第三级复核,称为重点复核。

3.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

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后,审计人员应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就形成了审计档案。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审计机构应妥善保管。对于永久性审计档案,应当长期保存;对于当期审计档案,应至少保存10年。审计档案包含了很多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审计单位应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调阅要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本 课 小 结

1.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特点(重)

2.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复核

3.审计工作底稿的管理

作 业 布 置

教 学 心 得

文档

审计学教案第三章

授课题目第三章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实施日程第3周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准则以及审计证据的概念、审计准则的实施意义,掌握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审计证据的取得方法教学重点审计准则、审计证据的涵义;审计证据的特点与种类;审计取证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树立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和严格遵守审计法规的观念。教学方法辅助教具、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结合课程范型问题中心课程范型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时间复习旧课,新课导入10分审计准则的概念、作用以及特征10分审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