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涵洞位于繁峙至大营高速公路路基、构造物工程施工招标第五合同段内,桩号为K35+400(1×1.5m),涵长为28.62m。主要工程量:管节采用C30混凝土:21.9m3,R235钢筋2351.4kg;基础C30混凝土:58.5m3;端墙C30混凝土:7.2m3;出入口采用M7.5浆砌片石29.5 m3。
二、施工依据
1、《繁大高速公路LJ5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041-2000);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繁大高速公路LJ5合同段合同文件和《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
(1)施工场地平整、施工便道畅通、机械就位,人员就位,并进行技术安全培训。
(2)施工测量放样,用莱卡DC402全站仪进行精确放样,高程控制采用DSZ32水准仪进行控制,放出涵洞中线和边线,在放样位置打上木桩,钉上铁钉,项目部设专职测量工程师负责进行该项工作,严格控制。
(3)进行水泥的安定性、砂的含泥量、石子筛分、石料压碎、钢筋原材及焊接和混凝土配合比配制等试验。
(4)片石采用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厚度不小于150mm;石块应清洗干净,石块应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
(5)混凝土采用在拌合站集中搅拌。
2、主要施工人员配备
详见附表
3、主要机具设备
详见附表
4、作业条件
(1)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清理场地内影响施工的障碍物,达到“四通一平”。
(2)对进场设备、机具进行安装、调试检查和试运转,确保机械正常工作,配备足够的备件。
四、工期计划
K35+400(1×1.5m)圆管涵计划于2011年 月 日开工,2011年 月 日完工,工期 天。
基础计划于2011年 月 日开工,2011年 月 日完工,工期天。
管座及涵管安装计划于2011年 月 日开工,2011年 月 日完工,工期 天。
管节安装计划于2011年 月 日开工,2011年 月 日完工,工期 天。
洞口工程及附属结构计划于2011年 月 日开工,2011年 月 日完工,工期 天。
五、施工方法
1、基坑开挖
基础为明挖基础,按照已经放样好的基础开挖线,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挖。所开挖的各种杂土均清运到弃土场存放。开挖过程中根据开挖深度及土质情况注意观察坑壁的稳定性,采取1:1放坡进行开挖,机械开挖至底标高20cm时,应人工进行清底整平。
2、地基处理
按设计要求对原地面进行充分夯实,然后铺50cm厚水泥综合稳定土垫层(体积配比0.5:2.5:7.0),襟边50cm,逐层夯实,使其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不小于180KPa),方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3、基础施工
(1)基础模板
按设计尺寸要求支护模板,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安装前模板内涂抹脱模剂。
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及其稳定性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
(2)混凝土浇筑
施工准备:
模板验收合格后,立即架设钢管架,在钢管架上铺设铁皮并固定,搭设溜槽,准备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一般应≥1.5min。混凝土搅拌应全面检查所用机械设备的灵活可靠性,水、电及运输道路的平整等影响施工的一切因素。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通过溜槽设施,把混凝土从混凝土运输车溜送到基坑内,在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50cm。基础砼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机械配合人工浇筑。管基砼分两次浇注,先浇底下部分,预留管基厚度及护管厚度,待安放管节后再浇注这部分混凝土。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棒的操作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边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在振捣过程中,将振捣棒上下抽动,上下振动均匀,混凝土表面呈水平状,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分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10c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3)混凝土的养护
为了保证新浇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干缩产生裂纹,混凝
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收浆后用土工布覆盖,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连续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4、管节安装
采用吊车配合人工方式进行,安装时控制管节的接缝和顺直度,接缝宽度不大于10-20㎜。管节安装必须平稳、顺直、接头严密,确保浇筑管座砼时管节不偏位。
5、沉降缝
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设在管节连接处,八字墙与涵身用沉降缝隔开。沉降缝宽2cm,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
6、八字墙施工:
八字墙的基础、墙身采用M7.5浆砌片石、用作镶面的片石,采用厚度不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且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应稍加修整。
砂浆中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的质量标准符合材料的质量标准。砂浆中所用砂,采用中粗砂。砂浆配制应采用质量比,砂浆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一般宜在3-4h内使用完毕。在运输过程中或在贮存器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
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体时,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砌体应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
砌块安放稳固,砌块间砂浆应饱满,砌体的平缝宽度不应大于30mm,竖缝宽度不应大于40mm,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砌筑时,座底砂浆应铺满,竖缝砂浆应先在已经砌筑的石块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把砌块放好后填满捣实。片石应分层砌筑,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80mm,不得贯通。
砌体勾缝采用M10砂浆勾缝,嵌入砌缝内约20mm,缝槽深度不足时,凿深后再勾缝,砌体在砂浆初凝后,覆盖土工布洒水养生7d。
7、涵背回填
涵洞主体工程施工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台背对称填土,台背填土采用压路机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超过0.2m,对死角、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采用小型振动夯夯实。
详见圆管涵施工工艺框图
六、质量保证措施
我项目部以工程质量创优良的原则,特成立质量保证小组,采取责任到人,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措施,对特殊工序,采取特殊施工工艺,为实现工程优良率100%,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质量评定标准施工,坚持“以质量求
信誉,以质量求生存”的原则,树立开工必优的思想,确保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杜绝质量等级事故的发生,具体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障小组;
2、成立测量小组,由测量队长负责施工中测量工作,并坚持换人复测制度;
3、严格标准计量和工地试验工作,按规定对各工序及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行检查评定及试验鉴定,不合格材料严禁入场,对进场后检验为不合格的材料要标注并及时清理出场;
4、模板运输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以免模板变形。模板及支撑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接缝用密封胶条堵严。拆模时不得用大锤撬、砸,以免撬坏和损坏混凝土表面棱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码放,擦拭干净以待重复利用。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一次浇筑厚度和振捣,浇筑后注意养护。刚浇筑的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后,方可上人作业。
6、严格按照监理程序进行施工,对于监理工程师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加以纠正。
七、安全保证措施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设立专职安全生产员,现场安全由安全员负责,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
2、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3、加强机械设备、车辆和生产机具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
4、作业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索系挂在身上。
5、竖向模板安装的底面应平整夯实,并采取可靠的定位措施,按施工设计要求预埋支撑锚固柱。
6、混凝土机械上的内燃机、电动机以及电气、液压等装置的使用,应执行相关技术规程的规定。
7、振捣棒使用前应检查外观和电缆线:接线正确、无破损、无漏电、空载运行正常,使用时应设移动配电箱。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绝缘靴和绝缘手套,一人埋线,一人操作,电源线不得拖地,不得敷设在水中。
8、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人员应按规定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用品。
八、雨季施工措施
1、提前设置好排水系统,沿施工区四周设置排水沟,明沟坡度按3%设置。
2、施工现场周转材料堆放地要高于其它地方30-50cm,以防材料被浸泡,同时在材料场地作好临时排水。
3、机电设备要采取防雨、防潮措施,并安装接地与漏电保护装置,专业人员要经常巡视。
4、对于在施工的构筑物,需要事前准备排水泵,以便及时将坑槽内及构筑物内积水排除。
5、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控制坍落度,浇筑混凝土及砌筑前要随时掌握天气情况,避开大雨,以防雨水破坏新完成的工作面。刚浇筑的结构物要及时用塑料布覆盖,防止雨水冲刷。
九、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是工程施工必须注意的第一要素,它直接影响到百姓的生活条件和人的身心健康,加强各方面环境保护,规范施工现场,加强现场管理减少各种污染,严格控制水土流失,加强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一定量的环保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贯彻环保法、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颁发的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规、方针、和法令;
(2)健全企业的环保管理机制,定期进行环保检查,及时处理违章事宜,并与地方环保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3)加强环保教育,宣传有关环保、知识、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参建职工的自觉行为。
2、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保护环境是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 “防止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环境保护”,是我们施工中一贯坚持的宗旨。
加强环境保护、防治施工污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认真学习、宣传、教育、贯彻执行国家环保的有关法律和当地的各项有关法规、规定在环保方面的有关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无条件接受环境保护检测单位的指导和监督。
防止水污染、大气污染措施
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接受环境保护检测单位的指导和监督。杜绝施工中给当地的水资源和大气带来污染。施工需大量的机械设备,其清洗、维修产生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要按有关规定集中存放、统一处理;生活废水集中存储处理,严禁流入河内污染水源。
临时工程设置及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临时工程,本着方便生活、利于生产,少占农田及植被地的原则,生活区集中建垃圾站、废水净化池,定期清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的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及生活区经常清扫,并定期消毒、灭鼠,保持清洁卫生,为施工生产创造一个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
(2)水资源保护措施
施工前对水资源、水流系统进行调查,对破坏的要进行改建和完善;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采用沉淀池,粪池等生产办法处理,未经检测合格不得直接排放与农田,河道中。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4)降低噪音措施
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十、文明施工措施
文明施工是企业精神面貌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反映,是创造良好施工环境的必要条件。为使文明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现采用以下措施。
1、保护周围建(构)筑物措施
项目部设专职人员负责地下管线及周围建(构)筑物的保护工作,和标段内有关单位建立对应联系制度,互通信息,协调配合。
2、交通配合保证措施
项目部在每个施工区域内派专人负责,在施工现场附近的公路上设置醒目警告牌,确保行人、车辆与施工互不干扰,保证施工和公路交通畅通。修建施工便道,以确保既有线路安全畅通、保证省道和地方道路正常通行。
3、现场场容管理
成立以项目副为组长的文明施工领导小组,施工现场设置工程概况牌、安全纪律牌、防火须知牌,标示牌规格统一,内容完善,位置醒目,施工人员工作时配戴工作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要穿工作服,戴安全帽,施工现场严禁穿拖鞋和背心,建立来访制度,不准留宿闲杂人员,经常对职工进行法律和文明教育,严禁在施工现场打架斗殴及进行黄、赌、毒等非法活动。
4、现场材料、机具管理
现场各种材料按照施工平面图中规定位置堆放,堆放场地坚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材料堆放按照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便于保管和使用;并按规定要求插设标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