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康社会有着多维度的衡量标准。
经济方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生活质量上,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大幅下降,城镇居民低于35%,农村居民低于40%,反映居民用于非食品消费的支出增多,生活品质提升。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一定标准,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社会发展层面,普及并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上,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更加发达,信息通信技术广泛普及,促进区域间交流与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领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覆盖城乡居民,社会更加公平、稳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