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用水中出现余氯,主要是因为在水的净化处理过程中,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会向水中添加含氯消毒剂,如氯气、次氯酸钠等。这些消毒剂与水反应后,一部分会消耗于消毒过程,剩余的部分就以余氯的形式存在于水中。
余氯有游离性余氯和结合性余氯之分。游离性余氯包括次氯酸、次氯酸根离子和溶解的单质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持续起到杀菌作用;结合性余氯是指水中的氯与氨、有机胺等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适量的余氯在饮用水中是有益且必要的。在水从水厂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管网环境复杂,可能会有新的微生物滋生,余氯能持续抑制和杀灭这些微生物,保证饮用水在整个供水过程中的微生物安全性,防止疾病传播。
不过,如果余氯含量过高,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会产生明显的刺激性气味,影响水的口感;长期过量摄入含余氯的水,可能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所以,国家对饮用水中的余氯含量有严格的标准限制,以确保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