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现净值的计算主要基于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以下是关于可变现净值计算的一些关键点:
定义理解:
可变现净值是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预计完工成本、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计算公式:
可变现净值 = 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存货跌价准备的考虑:
当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是资产类科目,用于反映存货因减值而减少的账面价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出售时对利润的影响:
出售存货时,若之前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则应将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这意味着,出售存货时的实际成本已经扣除了跌价准备,因此出售价格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将增加当期利润总额。对利润表的影响: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会减少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时增加资产减值损失,减少当期利润总额。但在出售存货时,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会减少主营业务成本,从而增加当期利润总额。因此,存货跌价准备对利润表的影响体现在计提和出售两个环节,但总体上对利润的影响取决于出售价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总结: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是存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反映了存货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经济价值。在计算可变现净值时,需要考虑存货的售价、成本、销售费用和税费等因素。同时,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出售时的处理也是影响利润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