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龙泉窑瓷器底部有诸多独特特征。在北宋时期,底部多为窄圈足,修足较为规整,足端经过仔细的打磨处理,胎质呈现出灰白色,质地较为细腻。部分器物底部会有支烧痕,支钉细小且数量较少,这是当时采用支烧工艺留下的痕迹,使得瓷器底部更为平整,烧造后器物放置更为稳定。
到了南宋,龙泉窑瓷器底部特征又有变化。圈足进一步加宽,部分器物圈足宽厚,给人一种沉稳之感。此时的胎质颜色有所加深,多为深灰色,质地依旧紧密。而且,垫烧工艺更为常见,底部会留下垫饼或垫圈的痕迹,痕迹形状多样,有的呈圆形,有的则不规则。此外,南宋龙泉窑一些精品瓷器底部会有精美的刻划或戳印图案,比如简单的花卉、几何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器物的装饰性,也反映出当时高超的制瓷工艺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