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个称呼与古代皇宫的建筑特点和君臣礼仪有关,而不是简单地用“上”或“下”来指代方向。
在古代,”陛”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而“陛下”实际上是指“台阶之下”。当臣子向皇帝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也不能直接和皇帝对话,于是他们通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内侍代为转告,所以称为“陛下”。这个称呼逐渐演变成了对帝王的尊称。
如果称为“陛上”,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站在台阶上面,也就是皇帝所在的位置,这在古代礼制森严的社会中,显然是不合适的。臣子不能直接与皇帝平起平坐,更不能站在皇帝之上。
所以,“陛下”这个称呼既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尊卑有序,又符合当时的社会礼仪。而“陛上”则不符合这种礼仪和建筑特点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