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多余人形象名词解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2-10 02:02:01
文档

多余人形象名词解释

推荐度:
导读
多余人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一类人物角色,他们通常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聪明才智。然而,这些人物在精神上却常常感到苦闷和彷徨,因为他们无法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目标,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像个多余的人。
多余人形象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尤为常见,如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以及屠格涅夫的《罗亭》中的罗亭等。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智力和文化素养,但却无法融入社会,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所在。
多余人形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精神状态。在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一部分受过教育的贵族知识分子,面对社会的变革和动荡,感到迷茫和无助。他们既无法融入传统的封建社会,也无法完全接受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成为了精神上的多余人。
总的来说,多余人形象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他们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困境。通过深入了解这些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文档

多余人形象名词解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