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钧窑瓷器烧制特征鲜明。在原料方面,采用当地特有的瓷土,质地细腻且含铁量较高,为瓷器独特的质感和色泽奠定基础。
烧制工艺上,钧窑采用二次烧成法。先素烧坯体,使其具备一定强度和形状,之后进行釉烧。这种方法能让坯体更好地承受高温烧制,减少变形等问题。
钧窑瓷器的釉色极为独特,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这使得瓷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窑变效果,如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且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独一无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正是其生动写照。
此外,钧窑瓷器的釉层肥厚,有明显的乳浊感,在放大镜下可见“聚沫攒珠”般的微小气泡。器物表面还常出现蚯蚓走泥纹,这是由于釉层在干燥或烧制过程中产生裂隙,后被高温釉汁填充所致,成为钧窑瓷器的重要鉴别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