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东晋名士谢安。
谢安在年轻时便以才学著称,但他却对官场无意,多次拒绝做官的邀请。他选择隐居在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等名士交游,过着游山玩水、吟诗作文的悠闲生活。尽管朝廷多次征召,谢安都坚辞不受,人们因此流传着“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的说法。
然而,在谢安四十多岁时,由于家族地位和声望的考虑,他决定出山做官。这一行动被称为“东山再起”,象征着谢安从隐居生活中重新踏入仕途。他接受了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邀请,出任司马一职,并在后来官至宰相。在淝水之战中,他指挥有方,以少胜多,为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展示了谢安在隐居与出仕之间的转变,体现了他对家族和国家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这个成语后来也被用来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或失败后重新振作起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