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激励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
期望激励理论关注人们如何通过预期某一行为的结果来驱动自己的行为。它强调个体如何对行为结果的预期进行主观评价,并据此调节自己的努力程度。简单来说,就是人们会根据自己对某个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预期,来决定是否进行这个行为,以及付出多少努力。
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在1964年提出的。它认为,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即“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而期望值则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
所以,期望激励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它关注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为管理者提供了理解员工行为背后原因的框架,有助于设计个性化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