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上的大写数字起源于唐朝的武则天时期。
据明末清初考据家顾炎武考证,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了防止官吏随意涂改单据,就下令统一用汉字大写,来表示数目字中的“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这一做法后来被广泛接受,成为财务记账中一种重要的规范。
在武则天之前,人们记账时一般使用小写汉字,如“一、二、三、四”等,由于笔画简单,很容易被更改做假。大写数字笔画繁复,更难更改做假,因此在经济文本等场合更为适用。这种大写数字的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智慧,也反映了人们对财务规范性的重视。
如今,大写数字在财务等领域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数字表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