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庭外和解未能得到全面履行,守约方因此遭受损失的,有权选择启动新的诉讼程序。
2. 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违约方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 若和解协议中设定了明确的履行期限,则从期限届满之次日起算,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三年。
4.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违约行为发生后,守约方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
5. 在特殊情况下,若诉讼时效有所延长,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确定合理的延长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6. 刑事和解涉及刑事案件中,通过调解达成赔偿协议,可能影响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包括免除或减轻处罚。
7.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刑事公诉案件,若嫌疑人通过赔偿获得被害人谅解,双方可以达成和解。
8. 和解后,若犯罪情节轻微,司法机关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或给予从轻的刑事处罚。
9. 在民事诉讼中,即便案件已经受理,双方当事人仍然有权自行和解,并通过法院申请撤诉。
10. 刑法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公诉案件中的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进行和解,以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结果。
11. 律师杨丹慧提醒,对于和解协议的履行和相关法律程序,应确保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