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簠簋是两种古代礼器,用于盛放黍稷稻粱等食物,被称为“礼之器”。在《礼记·乐记》中有记载。有时,簠簋也用来借指酒食筵席,如《晏子春秋·杂上十二》中所述。
“簠簋庆好”一词中,簠簋指代的是贿赂。《野获编·台省·王聚洲给事》中记载了王聚洲因接受贿赂而被弹劾,被称为“簠簋不饰”。
“簠簋不饰”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官员不廉正,出自《汉书·贾谊传》。例如,唐·颜真卿的《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顷银开国公李公神道碑》中提到:“官吏有簠簋不脩者……未至前一无所问,而今而后,义不相容。”
“簠簋不饬”这个成语也是指代贪污,旧时弹劾贪官常用此语。它源自簠簋这两种古代食器,不饬意为不整饬。例如,《繁邑古祠对》中提到:“至夫簠簋不饬,下官不职者,吾居是邑则不敢非。”
“簠簋皮芦悔之风”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它出自清·陈康祺的《郎潜纪闻》卷六。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