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簋的读音是[guǐ],它是古代中国用来盛放煮熟的饭食的器具,也作为礼器使用。簋的特点是圆口和双耳。簋在商朝至东周时期流行,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重要青铜器具之一。以下是簋的一些组词:
1. 簋飧(guǐ sūn):指盛在簋内的熟食。
2. 二簋(èr guǐ):用来形容祭品很少。
3. 八簋(bā guǐ):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来盛放黍稷或食品的圆口圈足器皿。
4. 鹾簋(cuó guǐ):用来盛放盐的器皿。
以下是一些提到簋的古诗词:
1. “簋,黍稷方器也。” ——《说文尘差败薯族》
2. “皆云圆曰簋,谓内圆也。” ——《周礼·舍人》注
3. “二簋可用享。” ——《易·损》
4. “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易·坎》
5. “每食四簋。派颤” ——《诗·秦风·权舆》
6. “宰夫设黍稷六簋。” ——《仪礼·公食礼》
7. “陈馈八簋。” ——《诗·小雅·伐木》
8. “鼎簋十有二。” ——《周礼·掌客》
9.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 ——《韩非子·十过》
10. “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参考资料解洪科、盛艳玲所著的《古代汉语字典》由上海商务印刷馆国际有限公司于2015年出版。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