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无需置疑,这一点从博物馆中丰富多样的食器收藏便可得知。例如,鼒簋、簠鬲、盨甗等古代食器,它们的名字就连专业人士也不一定全部认识。不同的食物需要不同的容器来搭配,才能更好地突出味道。
2. 喜爱小龙虾的朋友可能知道,北京东直门内北新桥附近的簋街颇为有名。进入簋街前,你会在路标处看到一个巨大的青铜器雕塑,它的形状奇特:两边带有提手,开口较大,底部有座。这个东西就是古代的食器——簋。
3. 簋是古代用来盛放蒸煮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自古以来,人们以食为天,祭祀活动往往是为了祈求丰收。因此,许多与“祭祀”相关的字眼都与饮食有关。以“簋”字为例,它的形象来源于装食物的竹制器皿。
4. 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到了西周时期,其形制逐渐被新的食器所取代。簋多为青铜或陶制,目前尚未发现竹制的簋。簋的形制多样,变化较大,商代的簋通常较厚重,圆形深腹,圈足较多;而周代的簋则出现了多足、多耳的变化。
5. 商代的青铜器工艺精美,西周时期则出现了盘旋龙纹,这种花纹后来非常流行。食器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人对饮食的尊重和热爱。中国古代的食器众多,包括鼎、簋、鬲、盂、敦、盆、豆、釜等,每种都有特定的用途和地位。
6. 随着历史变迁,这些古老的食器逐渐被现代餐具所取代,但它们展现了古人对饮食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西周利簋是一件禁止出国展览的重要文物,它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
7. 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底座为圆形两耳方座,其上浇筑有饕餮纹和蝉纹。器内铸有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史学界提供了准确的断代证据。
8. 西周利簋的铭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其上的饕餮纹展现了礼器的狞厉之美,花纹反映了特有的历史面貌和时代风格。这件镇国之宝,不仅代表了祖先的光荣印记,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