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博物馆坐拥众多珍宝,以下是部分馆藏精品的简介:
1. **三羊铜罍** —— 此器物铸于商代中期,尺寸为高27厘米,口径20厘米。1977年于平谷刘家河出土。罍的特点是敛口,口沿外折,方唇,颈短且折肩,深腹,以及高圈足。
2. **见簋** —— 簋属于西周早期,高16厘米,口径19.8厘米。由首都博物馆征得。簋口侈口,颈微束,鼓腹。两侧各置一半环形兽首耳,耳下有小钩珥,圈足设有阶。口沿下两兽首耳间置对称突起的兽耳,其两侧分别以兽首、两耳为轴的桐销鼻、额组成四组兽面纹,圈足饰一周兽面纹。腹内底铸有铭文“见作宝尊”,共局纳游4字。
3. **皮游人形足双耳洗** —— 此洗为汉代作品,高14.5厘米,口径27厘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洗呈深盆形,敞口,唇微卷,下腹收敛。腹两端各饰一兽首衔环,平底,腹下有三个人形足。三人均圆目,大口,直立,双手叉腰,上身赤裸,仅下部着短裙,以头肩承负洗腹。腹部饰一组凸弦纹。此洗为日常盥洗用具。
4. **戟** —— 戟出自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出土于北京昌平白浮村。长21厘米。戟具有戈之勾杀与矛之刺击两种功能,杀伤力大增。此戟前端非矛形,可能是戈、刀合体,应是无实用功能的仪仗器。
5. **班簋** —— 簋铸于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公元前9世纪中期),高22.5厘米、径25.7厘米。班簋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瑰宝。簋有4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悬起。器腹内底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贵族班追随大贵族毛公东征的史实。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