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德国军工在二战后经历了一段发展停滞期,但自70至80年代起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的先进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大国,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军工生产体系。
2. 德国军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约有25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国际知名的厂商,如EADS、克劳斯·玛菲·韦格曼公司、莱茵金属公司、迪尔公司、布隆‘福斯造船厂、霍瓦兹.德意志造船厂、蒂森北海造船厂和西门子公司等。
3. 德国国防科技工业门类齐全,具有自行研制和生产的能力,在主战坦克、常规潜艇等武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军工配套工业也较为完善。
4. 德国在航空领域的某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狂风”战机采用可变后掠翼技术。在导弹技术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研制的武器系统性能良好且可靠。
5. 中国军工发展模式的第一特点是注重军工基础领域的研究,从苏联大规模的军工项目援助开始,形成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中国通过自身的虚心学习和独创精神,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实现了自主发展军工的能力。
6. 在9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军工科研开始学习西方的信息化,逐步掌握了预警机、巡航导弹、卫星数据链与中段反导试验等信息化成果。
7. 中国军工科研模式的第二特点是具备逆向思维的研制能力,这要求技术人员对武器系统有全面了解,能够推断输入参数,并拥有优秀的替代方案,同时还需要发达的军事工业基础做支撑。
8. 中国军工科研模式的第三特点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苏联引进的装备技术开始,到改革开放后引进美欧武器装备技术,再到向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购买技术,中国军工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