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鲅鱼礼的习俗起源
1. “送鲅鱼,吃鲅鱼”习俗源自一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小伍的孤儿,被一位老人收养,老人后来将女儿许配给小伍为妻。
2. 有一年春天,老人突然病倒,垂危之时想吃鲜鱼,但天公不作美,天天刮大风。小伍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
3. 老人的女儿守在病床边不停地说:“娘啊娘,你先别咽气,小伍一会儿就回来了。”老人听后点点头,说:“好孩子,难为小伍了,罢了,罢了……”
4. 就在此时,小伍拿了一条大鲜鱼跑了回来,但老人已经去世。夫妻二人悲痛欲绝,抱头大哭,只好把鲜鱼做熟后供在老人灵前。
5. 从那以后,小伍夫妻每年都在老人的坟前供上这种初春刚捕到的大鱼,并按老人死前口中念叨“罢了”为这种鱼起名为“罢鱼”,即鲅鱼。
6. 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养成了青岛市沙子口人讲求孝道的美德。通过“送鲅鱼、吃鲅鱼”,人们对孝顺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内容和意义。
7. 在这里流传着“缴了皇粮不怕官,敬了父母不怕天”的谚语。所以,每到春季鲅鱼上市,人们总是抢先买来鲜活的鲅鱼送给老人。
8. 此时,有着“鲅鱼之乡”美誉的青岛市沙子口成为人们关注的地方。人们争相打探,什么时间鲅鱼上市成为焦点。
9. 从这里买上一份“鲅鱼之礼”高高兴兴地带回家以尽孝道。于是,春天送鲅鱼孝敬岳父母就这改碧样积久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