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点带石斑鱼:吻短钝,背鳍有8-11根棘,基部首核底无黑斑。体侧有5条不明显的横带,体侧及各鳍上散布着斑点。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南海名贵鱼类。性情凶猛,以肉食为主,喜欢食用鱼、虾、蟹。适合进行网箱养殖。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
2. 赤点石斑鱼:背鳍有11根棘,背鳍基底具一黑斑。体呈棕褐色,头、体、奇鳍上有多处橙黄色斑点(浸制标本变为白色)。属于暖温性中、下层鱼类,成鱼以鱼、虾、蟹为食。肉质鲜美,可供出口,是名贵鱼类,现已进行人工繁殖,是网箱及浅海养殖对象。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印度和日本。
3. 青石斑鱼:体下部有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有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3与第4条间隔最宽;仅尾鳍具斑点。属于暖水性中、下层鱼类。穗孙枝仔稚鱼摄食浮野掘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活鱼大量销往香港及澳门。为我国及东南亚浅海养殖对象,可以用网箱养殖。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日本。
4. 斜带石斑鱼:身体延长,头和身体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头部、身体和鳍条上分布着无数橙褐色或红褐色的小点。身体上有5大不规则的、间断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个黑斑在前背鳍棘下方,最后一个黑斑在尾柄上。2个黑斑在中鳃盖,另外1-2个在次鳃盖和中鳃盖的边缘处。斜带石斑鱼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但在河口、离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发现。主要的繁殖期在3月至6月。雌鱼全长25-30厘米时成熟(2或3年龄鱼),而性转化常发生于55-75厘米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