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寿衣,作为逝者穿戴的服饰,在中国市面上有多种款式,包括古装、现代装以及某些地区的特色装束。它们的布料通常选用棉布、印花布或丝绸等,制作精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逝者在离世后应洗净身体,换上全新、干净的衣物,即寿衣。在闽南地区,家庭成员会先进行一次象征性的试穿,然后使用一把无秤锤的秤来称量,并在逝者面前表示:“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这样做以显示子孙的孝顺。
3. 逝者通常穿奇数件寿衣,上下装的件数相差二件,例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为上十一下九(即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女性逝者可以使用裙子代替裤子。对于未满五十岁去世的人,通常会穿得较少。逝者的年龄越大,穿戴的件数越多,这象征着福气和长寿。
4. 为什么逝者要穿那么多衣服呢?在过去,逝者常常先放入棺材在家中停放一段时间。停放时间根据逝者的年龄而定,有时因为墓地选择延迟,可能在家中停放数年。为了防止尸体腐烂和液体渗出,除了在棺材内放置吸水物质,还需穿戴多件衣物以吸收水分。由于人体内脏在上身,腐烂时产生的水分较多,因此上身衣物比下身多。年轻人去世后通常很快下葬,所以可以穿得较少。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5. 现代的寿衣,有人说原是明代平时穿的衣裤。由于清朝禁止汉人穿明代服饰,人们提出“生变死不变”的要求,即生时穿清朝服饰,死时穿明代服饰。清政府最终同意了这个要求,所以明代服饰逐渐成为了逝者的寿衣。尽管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但这一习俗仍然保留下来。
6. 寿衣上常绣有五蝠捧寿的图案。寿衣的颜色通常为蓝色、褐色,年轻女性则可能选用红色、粉色或葱白色。此外,还会搭配被褥,通常黄色铺底,白色盖顶(寓意铺金盖银),被面常绣有“八仙”图案。
7. 在选择寿衣的款式、色彩和图案时,需要注意搭配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在款式上,应区分中式和西式,避免不协调的组合。色彩选择上,要统一整体色调,避免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以免显得杂乱刺眼。图案风格也应保持统一,无论是古典、现代、中式还是西式,都应与整体风格相协调。此外,面料的选择也反映了殡礼的档次,通常缎织面料的寿衣较为珍贵,家属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