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米手环早期的睡眠监测功能主要是通过监测手腕的运动来判断,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手腕没有明显动作,便会被识别为深度睡眠。
2. 目前,小米手环似乎更倾向于使用脉搏数据来判断睡眠状态。这是因为人在清醒和睡眠时的脉搏变化明显,即使是深度睡眠和浅睡眠阶段的脉搏也有所不同。
3. 然而,即便使用脉搏监测,睡眠记录的准确性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在闹钟响起并关闭后,用户再次入睡并进入深度睡眠的过程中,手环可能不会记录这一觉醒阶段。
4. 官方解释指出,尽管每个人的睡眠模式各异,但总体上仍存在可识别的模式。小米手环通过监测入睡到醒来期间的运动变化来判断睡眠状态,而用户的身体在入睡前后会有多种变化。
5. 小米手环佩戴在手腕上,会随身体的运动变化产生相应的位移和重力点变化,手环据此判断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设计者设定了六个条件,当这些条件全部满足时,手环便开始记录睡眠时间。
6. 总体而言,小米手环在测量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以及夜间觉醒次数方面表现较为准确。但用户如果闭眼假装睡觉,手环是不会记录的。真正入睡后,手环才开始记录睡眠数据。
7.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小米手环的睡眠监测相对准确,但偶尔仍可能出现误记录或未记录的情况,这主要与感应器的限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