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文。齐宣王问道:“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情,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事迹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要有怎样的德行,才能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保护人民才能称王,没有人能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护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殿上,有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问:‘牛去哪里?’那人说:‘准备用它来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的样子,就这样无罪却要走向死地。’那人问:‘那么祭钟的仪式废除吗?’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又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还是说(大王)您使动用兵甲(发动战争),使大臣们陷于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
2、翻译。齐宣王问道:“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情,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事迹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说:“要有怎样的德行,才能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保护人民才能称王,没有人能抵御他。”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护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殿上,有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问:‘牛去哪里?’那人说:‘准备用它来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的样子,就这样无罪却要走向死地。’那人问:‘那么祭钟的仪式废除吗?’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因为)吝啬钱财才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不知道自己是出于什么想法。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又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还是说(大王)您使动用兵甲(发动战争),使大臣们陷于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