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杀关羽却杀马谡的两个重要原因是双方造成的后果不同以及诸葛亮自身的考量。
一、双方造成的后果不同
关羽违背军令状,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但这并没有给蜀汉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相反,从战略角度看,放过曹操有助于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给刘备集团争取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诸葛亮选择放过关羽,也是出于大局的考虑。
而马谡在街亭的失败,则直接导致了蜀汉北伐的严重挫败。街亭是北伐的关键节点,一旦失守,蜀军将面临被敌军截断后路的危险。马谡的失误使得蜀军不得不全线撤退,这次失败对蜀汉的北伐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为了严明军纪,也为了挽回士气,诸葛亮不得不选择斩杀马谡。
二、诸葛亮自身的考量
对于关羽,诸葛亮深知其在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关羽与刘备之间的深厚情谊。斩杀关羽不仅会引发刘备集团内部的动荡,还可能破坏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信任关系。因此,从维护集团稳定和自身地位的角度出发,诸葛亮选择放过关羽。
而对于马谡,诸葛亮虽然对其抱有期望,但马谡的失误却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作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需要树立自己的威信,确保军令的畅通无阻。斩杀马谡,既是对军纪的维护,也是对众人的一种警示,表明诸葛亮在用人和执法上的公正无私。这有助于巩固诸葛亮在蜀汉内部的地位,确保他的改革和北伐计划能够顺利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