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去世后,其棺木是通过以下步骤运到墓地的:
抬棺出宫:先由七十二人将棺木从东华门抬出。这些扛夫身穿孝服,负责将棺木初步抬出皇宫。
仪仗引导:皇室官府全员出动,按照大清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他们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人数众多,约有一千六百人,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形成庞大的仪仗队伍。
轮流抬送:抬棺木的扛夫分为三班,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他们轮流抬送棺木,以确保整个运送过程的顺利进行。
武装护卫: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他们负责保护整个丧礼队伍的安全。
文武百官与皇亲国戚跟随:最后是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的队伍,他们按照身份地位排列,跟随在棺木之后。
补充说明:在清代,丧礼由礼部、銮仪卫和内务司共同办理。皇帝在位时就会建造自己的陵墓,即“地下宫殿”,这些陵墓通常选在东陵和西陵两处。棺木则采用云南的金丝楠木制成,制作完成后会进行精心的装饰和准备。整个丧礼过程庄重而复杂,体现了清朝皇室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