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后12小时能否开车行驶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酒量、个人体质、肝脏解酒能力等。
一般来说,饮用少量酒,且个人代谢能力较强的情况下,12小时后体内酒精可能已基本代谢完毕,经过检测若血液酒精含量低于酒驾标准(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mg/100ml为酒驾,大于等于80mg/100ml为醉驾),此时开车理论上是安全的。
然而,如果饮酒量较多,或者个人代谢酒精速度较慢,12小时后体内可能仍有较高浓度酒精残留。即便没有明显的醉酒感觉,也不代表血液酒精含量就符合安全驾驶标准。只要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酒驾标准,开车就会面临法律处罚,更重要的是,会严重影响驾驶能力,增加交通事故风险。所以,为确保安全,酒后12小时最好先进行酒精检测,确认无问题后再开车;或者最稳妥的做法是酒后24小时甚至更久再开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