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本程序依据GB/T19001-2000、GB/T28001-2001、GB/T24001-2004的要求,结合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化管理实际制定。本程序为Q/GDLR.SC—2007质量安健环一体化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企业标准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
本程序由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程序由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技术部负责起草、归口管理并负责宣贯解释。
目 次
前 言 1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职责 4
5 工作程序与要求 4
6 报告和记录 9
7 相关/支持性文件 9
8 附录 9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的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所有生产活动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的管理(包括与生产活动有关的相关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程序,然而,鼓励根据本程序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 2002年11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19-12-26实施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4号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 2005年3月1日实施
令第373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GB 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辩识 2001年4月1日实施
DL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DL227-94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
DL40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DL408-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九项重点要求
Q/GDLR.SC—2007 质量安健环一体化管理手册
3 术语和定义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方法(LEC法)
LEC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乘积来评价作业危险程度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是:D=L×E×C
4 职责
4.1 生产副总经理
负责组织和协调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监督、检查风险评估报告中所提出的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并负责审批。
4.2 安全生产技术部
是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4.2.1 组织公司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及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批准、制定不可容许风险及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和控制措施;
4.2.2 负责指导、培训、安排、检查各项具体工作,汇总审查各部门不可容许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及控制措施报主管领导审批后下发至各部门;
4.2.3 监督、检查风险评价报告中所提出的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4.3 各部门、相关公司
负责本部门工作中在相关区域内作业活动的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并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负责本部门不可容许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5 工作程序与要求
5.1 策划
5.1.1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管理内容
安全生产技术部建立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制定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要求,下发《危险源辨识登记表》、《环境因素识别调查登记表》,从员工到班组、部门在评估范围内全面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在辨识的基础上按照风险评价标准进行风险评价,并对风险进行排序,划分风险等级,按照公司确定的风险等级标准确定出公司《不可容许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控制。
5.1.2 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管理原则和要求
5.1.2.1 围绕生产实际,自下而上的进行,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5.1.2.2 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主;
5.1.2.3 不可容许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实施控制,达到职业安全健康、环保的目的。
5.1.3 危险源辩识的范围
危险源辩识的范围涉及组织的所有活动(常规的、非常规的生产/服务活动);所有人员(进入场所的员工、合同方、访问者);所有设施(建筑物、设备、材料、环境)。并考虑下述情况:
5.1.3.1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5.1.3.2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5.1.3.3 七种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等。
5.1.4 环境因素的识别的范围
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是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考虑下述情况:
5.1.4.1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5.1.4.2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5.1.4.3 八种类型: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使用、能源使用、废物和副产品、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5.1.5 根据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标准,对照公司实际,对可能造成生产现场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产生影响的所有危害进行分析、辩识,评价,确认其危害,在此基础上,安全生产技术部组织公司各部门、人员编制《危险源辨识登记表》、《环境因素识别调查登记表》,并按各部门汇总确认后交安全生产技术部。
5.1.6 重要环境因素、不可容许风险的评价原则、方法
5.1.6.1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准则
a) 与法律法规和排放标准的符合程度;
b) 环境影响的规模、范围继严重程度;
c) 发生的概率及持续事件;
d) 对环境影响破坏的可恢复性;
e)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费用及对组织活动的影响程度;
f) 对企业公众形象的影响程度。
5.1.6.2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我公司用是非判断法、噪声率法识别出重要环境因素,根据下列情况可以判断为重要因素:
a) 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及强制性标准的环境因素,如超标排放(浓度或总量或速率);
b) 并不违法,但当地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环境因素,如COD排放水平虽仅为标准值的50%,但当地水体污染严重;
c) 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可能产生严重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危险品泄漏事故;
d) 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的物质,如氟里昂、哈龙物质、石棉、多氟联苯等;
e) 或法律有明文规定但无定量指标的环境因素,可考虑消减或改进。
5.1.6.3 不可容许风险及风险等级评定准则
我公司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D=LEC)对每一项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并确定风险等级。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 |||
| 分数值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分数值 | 频繁程度 | 分数值 | 后果 |
| 10 | 完全可以预料 | 10 | 连续暴露 | 100 |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电力设施损坏千万元;火灾百万元) |
| 6 | 相当可能 | 6 |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 40 |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电力设施损坏300万元;火灾30万元) |
| 3 | 可能,但不经常 | 3 |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 15 |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电力设施损坏10万元;火灾1万元) |
| 1 |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2 | 每月一次暴露 | 7 | 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机组停运,损失1万元) |
| 0.5 | 很不可能,可能设想 | 1 | 每年几次暴露 | 3 |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一类障碍) |
| 0.2 | 极不可能 | 0.5 | 非常罕见地暴露 | 1 |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二类障碍以下) |
| 0.1 | 实际不可能 | ||||
1.1.1.1 危险程度和风险等级划分准则
危险程度及风险等级划分准则
| D值 | 等级 | 危险程度 |
| >320 | Ⅴ |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
| 160-320 | Ⅳ |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经济损失10万~50万元) |
| 70-160 | Ⅲ |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经济损失5万~10万元) |
| 20-70 | Ⅱ |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经济损失1万~5万元) |
| <20 | Ⅰ |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 |
1.1.1.2 评价人员
从事危险源辩识、环境因素识别的人员应接受评价准则培训,并应具备:
a) 具备相应的施工管理专业知识和安全、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
b) 了解GB/T28001标准及GB/T24001标准的内容;
c) 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1.1.1.3 公司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制定其控制措施。
1.1.1.4 评估因素的选择和确定以及等级的划分,各部门可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探测度较多应用于安全和环保风险中,而暴露率较多的应用在职业健康。
1.1.1.5 对风险进行排序,明确高风险。确定高低风险的标准。
1.1.1.6 制定控制措施和整改计划。
1.1.1.7 依据同一标准,对整改计划完成后的风险进行后评估,以确定整改计划的有效性。
1.1.1.8 对暂时无法采取措施的不可容许风险制定应急预案。
1.2 执行
1.2.1 安健环因素辨识实施;
1.2.2 成立安健环委员会和安健环风险评估小组;
1.2.3 对参与安健环风险评估的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1.2.4 根据公司生产及服务活动的部门划分,并由总经理任命各部门负责人对该部门内的各项活动进行安健环因素策划、检查、监督;
1.2.5 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所有作业活动场所或设备进行安健环风险评价,按照并填写《各部门活动风险辨识/登记表》一式两份,各部门将辨识出来的可能造成职业病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由部门负责人确认后并填写《各部门活动风险辨识/评价表》,一份交安全生产技术部,另一份由部门保存;
1.2.6 公司风险评估小组对各部门提交的《各部门活动风险辨识/评估表》按照风险评价标准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进行排序,划分风险等级,提出改进意见,对不可容许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提交公司,由主管领导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再次进行风险确认后形成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做出统一风险预控措施。
1.2.7 风险控制
1.2.7.1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
a) 各部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后,需对措施进行评审。
b) 评审时应考虑:
1) 新的控制措施,能否达到可容许风险的水准;
2)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
3) 是否是最优安全经济成本;
4) 方法是否适当,是否可操作。
5) 发现不可接受风险有遗漏时。
针对评价出的不可容许风险,结合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出新的风险控制措施,在不产生新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前提下,使不可容许风险降低风险等级,达到可接受程度,增强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1.2.7.2 降低风险的方法
a) 终止——避免或减少在危险中的暴露;
b) 处理——控制损失;
c) 容忍——降为可接受的风险;
d) 转移——参加保险或有资质和专用设备的公司外包。
1.2.7.3 风险控制措施
a) 停止使用剧毒性物质或以无危险物质取代;
b) 改用危险性较低的物质;
c) 隔离人员或危险;
d) 局限危险,如实施紧急应变措施;
e) 工程技术控制,如:通风、机械安全防护、隔音等;
f) 培训教育: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及重大风险应急预案的事故培训计划和反事故演练;
g) 加强管理控制;如:安全制度、工作许可、监督检查等;
h) 个人防护。
1.3 检查与考核
1.3.1 检查要求
由安全生产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危险源辨识与环境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要求执行《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3.2 考核
由检查人按照经济责任考核规定提出考核意见。
1.4 改进
1.4.1 纠正及纠正措施
1.4.1.1 对于检查发现的不符合要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
1.4.1.2 危险源与风险评价要每年进行评审一次,安全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结果做出是否对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确认与更新,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价的判断和要求。
1.4.1.3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对危险因素要重新识别、补充和评价:
a)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变化时;
b)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重要生产设备、产品、工艺及生产条件变更时;
c)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时。
1.4.2 预防措施
1.4.2.1 严格执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制度,各部门主任及相关方负责人员要高度重视,具体负责本部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工作;
1.4.2.2 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4.2.3 通过资料的积累,合理预见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和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1.4.2.4 进行动态控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 报告和记录
表1报告和记录清单
| 序号 | 编 号 | 名 称 | 保存地点 | 保 存 期 |
| 1 | Q/GDLR.JL.CX-28-08.01-2007 | 环境因素识别调查登记表 | 安全生产技术部 | 1年 |
| 2 | Q/GDLR.JL.CX-28-08.02-2007 | 环境因素评价表 | 安全生产技术部 | 1年 |
| 3 | Q/GDLR.JL.CX-28-08.03-2007 |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 安全生产技术部 | 3年 |
| 4 | Q/GDLR.JL.CX-28-08.04-2007 | 危险源辨识登记表 | 安全生产技术部 | 1年 |
| 5 | Q/GDLR.JL.CX-28-08.05-2007 | 风险评价表 | 安全生产技术部 | 1年 |
| 6 | Q/GDLR.JL.CX-28-08.06-2007 | 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 | 安全生产技术部 各部门 | 3年 |
| 7 | Q/GDLR.JL.CX-01-03.06-2007 | 文件修改记录 | 计划营销部 | 长期 |
Q/GDLR.CX.04-2007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GDLR.CX.09-2007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GDLR-203-08.15-2007 应急救援管理办法
Q/GDLR-203-08.20-2007 特种设备管理办法
Q/GDLR-203-08.22-2007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Q/GDLR-203-08.23-2007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3 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安健环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流程图
附录B: (规范性附录)环境因素识别调查登记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环境因素评价表
附录D:(规范性附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附录E: (规范性附录)危险源辨识登记表
附录F: (规范性附录)风险评价表
附录G: (规范性附录)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
附录A(规范性附录)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及风险控制流程图
编号:Q/GDLR.LC.CX-28.01-2007
编号:Q/GDLR.JL.CX-28-08.01-2007
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调查登记表
部门: 调查人: 日期:
编号: 复查人: 日期:
| 序号 | 作业活动 | 环境因素 | 环境影响 | 时态 | 状态 | 实测值 | 标准值 | |||||
| 大气 | 水体 | 土壤 | 噪声 | 固废 | 资源 | |||||||
编号:Q/GDLR.JL.CX-28-08.02-2007
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环境因素评价表
编号:
| 序号 | 环境因素 | 作业活动 | 部门/项目 | 环境影响 | 是非判断法 | 等标污染 负荷法 | 多因子 评分法 | 噪声频率法 | 综合评价 |
编号:Q/GDLR.JL.CX-28-08.03-2007
国电兰州热电有限有限责任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归口管理部门: 评价人: 日期:
编号: 校审人: 日期:
| 序号 | 重要环境因素 | 环境影响 | 作业活动 | 时态/状态 | 控制方法 | |
| 目标控制 | 运行控制 | |||||
编号:Q/GDLR.JL.CX-28-08.04-2007
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危险源辨识登记表
部门: 编号:
| 序号 | 作业活动 | 危险源 | 可能导致事故/事件 | 以往事故记录 | 现有控制措施 |
编号:Q/GDLR.JL.CX-28-08.06-2007
国电兰州热电有限有限责任公司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清单
编号:
| 序号 | 作业活动 | 重大风险 | 可能导致的 事故(事件) | 经评审确定 的风险级别 | 控制计划(a~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