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3:13:58
文档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执教者:游春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
推荐度:
导读《琵琶行》公开课教案执教者:游春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游春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分析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语文课本  教师教学用书  同步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考勤,组织课堂秩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贯穿课堂始终。

二、导入

播放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生各抒已见)

师小结:从同学们表达的感受可以看出,用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感受可以说是比较难的事,大家知道音乐并不是实实在在,可感的、可触摸到的实物,它是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的。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就更罕见了,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堪称“千古第一音乐诗”。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白居易是怎样描写乐曲的。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这首诗的序言。

三、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当朝节度使李师道,为了防止唐宪宗削藩,就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这件事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人心惶惶,无人敢管此事,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当时白居易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拿凶手,最后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送客于湓浦口,偶遇琵琶女,于是邀请她弹奏,便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琵琶行》。

行,古乐府的诗体,与“歌”体相近,如:《长恨歌》,故常称歌行体。

四、内容品读

(一)朗诵指导

生听配乐朗诵,要求将不懂的字词做好记号,师纠正音。

湓(pén)浦(pǔ)口     铮(zhēng)     悯然(mǐng)        转徙(xǐ)  浔阳(xún)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二)琵琶乐声动心弦

1.请学生找出诗歌中详细描绘琵琶曲的部分。

2.请学生集体朗读这部分,再请一位同学朗读。

教师点拨:先对学生的朗读作简要点评。课前我们探讨过,音乐是无形的抽象的,用文字来表达是很困难的,但我们发现白居易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来使大家感受到音乐的美?(比喻) 

(明确)1.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校弦试音,“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也是精通音乐之人,曲的开头就听出了琵琶女的心中“情”,“弦弦掩抑声声思”,写出了音调的低沉压抑,借曲来诉说心中的无限事,这从侧面表现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2.接着白居易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描述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写出了声音的粗重急促;“小弦窃窃如私语”表现了声音的轻柔缠绵;“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了声音的浊重清脆;“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曲声音的悠扬流畅。

3.“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写出了声音的低沉冷涩。音乐由“冷涩”到“凝绝”出现了一个“声暂歇”的过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则进入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弹奏至此,以为音乐已经结束了,谁知,突然爆发出一阵强音,如“银瓶乍破”“水浆迸裂”,如“铁骑突出”刀轰鸣,把全曲推向高潮,随即收拨一划,琵琶声发出如撕裂布帛般的声响,戛然而止。

4.音乐正唱到高潮的时候突然停了,如果是你,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当所有人还沉浸在美妙的音乐的时候,音乐却戛然而止,听众显然还没走出刚才的音乐世界,因此就形成了突然的空白,空白的地方需要东西来填补,这样听众才能觉得不那么失落,这种手法就叫“留白艺术”,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于是诗人就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填补空白,用寂静的环境反衬琵琶曲的艺术力量。

3.在前面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朗读一遍,注意曲调的高低起伏变化,同时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

(三)江中听诉苦身世

同学们,能够弹奏出这样时而欢快时而悲伤的曲子,我想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从诗中找出相关内容。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前奏:“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她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这样孤独寂寞的生活勾起了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2.欢乐:“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3.沉思:“幽咽泉流冰下难……此时无声胜有声。”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心情沉痛,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4.悲愤:“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五、小结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那诗人是通过什么将自己与琵琶女联系起来呢?他写琵琶女是为了什么?这是你们回去之后思考的问题。

六、作业

背诵琵琶曲部分,同时思考刚才上课提出课后思考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琵琶乐声动心弦                                 江中听诉苦身世

前奏: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独守空船 孤单凄凉

        大弦嘈嘈—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轻柔缠绵                               色艺超群,名噪京华

欢快    大珠小珠—浊重清脆                                 五陵年少争缠头                  

        间关莺语—悠扬流畅                                 一曲红绡不知数    

        幽咽泉流冰下难                                   弟走从军阿姨死

沉思    冰泉冷涩弦凝绝— 低沉冷涩                         颜色故  门前冷落

    此时无声胜有声                                    嫁作商人妇

        银瓶乍破水浆迸

悲愤    铁骑突出刀鸣— 高亢激越 刚劲急促               对现实的不满与控诉

  四弦一声如裂帛

八、教学反思

文档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执教者:游春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