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至少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要提供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2、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附:教学进度表
|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备注 |
| 第一周 | 3.4 | 1.1数据的收集 | |
| 3.5 | 1.2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 | ||
| 3.6 | 练习一第一单元测试试卷讲评 | ||
| 3.7 | 2.1.1认识平均分 | ||
| 3.8 | 2.1.2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 ||
| 第二周 | 3.11 | 2.1.3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 |
| 3.12 | 2.1.4练习二 | ||
| 3.13 | 2.1.5认识除法算式 | ||
| 3.14 | 2.1.6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
| 3.15 | 2.1.7练习三 | ||
| 第三周 | 3.18 | 2.2.1用乘法口算求商(1) | |
| 3.19 | 2.2.2用乘法口算求商(2) | ||
| 3.20 | 2.2.3练习四 | ||
| 3.21 | 2.2.4用除法解决与“平方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 ||
| 3.22 | 2.2.5练习五 | ||
| 第四周 | 3.25 | 整理和复习 练习六 | |
| 3.26 | 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 ||
| 3.27 | 三月份月考 试卷分析 | ||
| 3.28 | 3.1认识对称现象 | ||
| 3.29 | 3.2认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
| 第五周 | 4.1 | 3.3认识旋转现象 | |
| 4.2 | 3.4解决问题 | ||
| 4.3 | 3.5练习七 | ||
| 4.4 | 第三单元测试 试卷分析 | ||
| 第六周 | 4.8 | 4.1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 |
| 4.9 | 4.2用9的乘法口算求商 | ||
| 4.10 | 4.3练习八 | ||
| 4.11 | 4.4解决实际问题 | ||
| 4.12 | 4.5练习九 | ||
| 第七周 | 4.15 | 整理和复习 | |
| 4.16 | 练习十 | ||
| 4.17 | 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 ||
| 4.18 | 期中测试 | ||
| 4.19 | 试卷分析 | ||
| 第八周 | 4.22 | 5.1同级混合运算算式的计算方法 | |
| 4.23 | 5.2含两级混合运算算式的计算方法 | ||
| 4.24 | 5.3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 ||
| 4.25 | 5.4练习十一 | ||
| 4.26 | 5.5解决实际问题 | ||
| 第九周 | 4.27 | 5.6练习十二 | |
| 4.28 | 5.7整理和复习 | ||
| 5.2 | 5.8练习十三 | ||
| 5.3 | 第五单元测试 试卷分析 |
| 第十周 | 5.6 | 6.1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 |
| 5.7 | 6.2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 ||
| 5.8 | 6.3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 ||
| 5.9 | 6.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 ||
| 5.10 | 6.5练习十四 | ||
| 第十一周 | 5.13 | 6.6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 5.14 | 6.7利用余数解决排列问题 | ||
| 5.15 | 6.8练习十五 | ||
| 5.16 | 6.9小小设计师 | ||
| 5.17 | 第六单元测试 | ||
| 第十二周 | 5.20 | 试卷分析 | |
| 5.21 | 7.1数1000以内的数 | ||
| 5.22 | 7.210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 | ||
| 5.23 | 7.3认识整百数、算盘和用算盘记数 | ||
| 5.24 | 7.4练习十六 | ||
| 第十三周 | 5.27 | 7.5认识一万 | |
| 5.28 | 7.6万以内数的认识和组成 | ||
| 5.29 | 7.7万以内数的读法 | ||
| 5.30 | 7.8万以内数的写法 | ||
| 5.31 | 7.9练习十七 |
| 第十四周 | 6.3 | 7.10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 |
| 6.4 | 7.11近似数 | ||
| 6.5 | 7.12练习十八 | ||
| 6.6 | 7.1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 ||
| 第十五周 | 6.10 | 7.14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 | |
| 6.11 | 7.15练习十九 | ||
| 6.12 | 第七单元测试 | ||
| 6.13 | 试卷分析 | ||
| 6.14 | 8.1克、千克的认识 | ||
| 第十六周 | 6.17 | 8.2估计物品有多重 | |
| 6.18 | 8.3练习十二 | ||
| 6.19 | 第八单元测试 试卷分析 | ||
| 6.20 | 9.1简单的推理 | ||
| 6.21 | 9.2判断物体的排列规律 | ||
| 第十七周 | 6.24 | 9.3练习二十一 | |
| 6.25 | 第八、九单元测试 试卷分析 | ||
| 6.26 | 10.1万以内的数 专项练习 | ||
| 6.27 | 10.2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专项练习 | ||
| 6.28 | 10.3混合运算,专项练习 | ||
| 第十八周 | 7.1 | 10.4克和千克,专项练习 | |
| 7.2 | 10.5图形的运动 专项练习 | ||
| 7.3 | 10.5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专项练习 | ||
| 7.4 | 练习二十二 | ||
| 7.5 | 模拟测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