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纤接入网产品生产线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单位:河南省通信电缆有限公司
2011年8月
正 文 目 录
表格目录
一、概述
(一)公司简介
河南省通信电缆有限公司(原名河南省七O一厂、河南省通信电缆厂),是河南省通信工业中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有“中原电信工业之根”之称,是中原电线电缆行业的骨干企业。公司始建于1970年1月,曾隶属于河南省邮电管理局和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2007年初,经国资委批准,作为中国网通第一批改制企业,在原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下属6个子公司。
公司目前是河南省最大的同类型企业,可生产数百种规格型号的的通信产品,年销售收入3亿元,有员工3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61人,其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6人。
公司具有丰富的通信产品的制造及管理经验,拥有先进的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完善的工艺和检测手段。目前可生产通信电缆、数据缆等多种型号产品。企业主导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河南省通信电缆有限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业售后服务队伍,专门为用户进行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保证以最高的效率、最诚挚的态度、最强的技术水准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长期以来,公司秉承“客户至上、诚信服务,创新每一天”的经营理念,建立了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和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质量管理体系率先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已通过信息产业部泰尔认证中心的认证。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产品系列日臻完善,市场份额与日俱增,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联通、电信、移动、广电等多家电信运营商的通信工程中,还远销海外,为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信誉,先后有 8 种产品获得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两项技术革新成果分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在全国电线电缆制造行业质量信誉调查中,荣获“质量信誉最佳企业”;曾荣获河南省“百强企业”称号。
河南省通信电缆有限公司将加快发展,不断创新,努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竭诚为新老客户服务,创造一流的佳绩来回报社会。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研究开发状况、现有产业规模和市场形势
1、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日益完善,光纤到户、光纤到桌面是光通信技术及光纤网络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等多媒体传输,以及综合布线、机房、设备、全光网交换的发展,推动了光纤到户(FTTH)光纤接入网的建设。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的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
随着光纤到户的推广和普及,光纤接入网中光分配网(ODN)产品需求量必将随之大大增加,有相关权威机构预测,我国通信产品市场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
为适应光通信市场未来发展的需要,拟研发建设光纤到户接入网光分配网(ODN)产品生产线项目,内容包括:
(1)光缆项目:光缆生产线建设做普通光缆和带状光缆,普通光缆采用中心束管结构和层绞式结构最大可做到144芯;带状光缆最大可做到8芯,主要面向二级干线以下的本地网及网间、接入网,以架空应用为主,兼以管道和直埋,加强芯可用钢丝,屏蔽体可用铝塑复合带。
(2)蝶形引入光缆项目:生产4芯及以下蝶形引入光缆,兼顾生产12芯及以下室内软光缆,该产品主要用于FTTH接入网光通信线路入户接入;
(3)光分路器项目:生产 1(2)×N PLC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和FBT熔融拉锥型光分路器,该产品主要用于FTTH接入网入户光信号的功率分路及再分配;
(4)光纤活动连接器生产线:生产FC、SC、LC、ST、带状和束状等类型,该产品主要用于光终端交换设备的相互跳转通信。
2、产品研发投资
拟成立企业研发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投资建设研发大楼,专门从事光纤接入网产品包括光缆、蝶形引入光缆、光纤活动连接器、熔融拉锥型光分路器和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的研究和开发,实现公司产品的前瞻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3、市场形势
我国未来的FTTH产业市场规模巨大, 据中国电信权威人士推测,如果未来我国FTTH用户数量按1亿计算,那么通讯设备和终端的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元(1500元/户),电信运营业收入(假设APRU值为125元)每年近1500亿元,连带的辐射作用(对器件、芯片、光纤光缆、材料、业务应用的拉动)每年有500至1000亿元,总计每年拉动市场2000至2800亿元。总之,在未来10年内我国FTTH市场总规模将有可能超过10000亿。
(三)国家、本省、本地区产业技术
该项目符合国家、省和郑州市的产业技术,代表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该项目属于信息网络关键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领域,符合郑州市《2011年度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工业-电子信息领域-光传输技术及新型接入技术。
(四)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性能
1、光缆:光缆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芯,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层,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 笼统地说:即是由光纤(光传输载体)经过一定的工艺而形成的线缆。
光缆分类:按敷设方式分有:自承重架空光缆,管道光缆,铠装地埋光缆和海底光缆。按光缆结构分有:层绞式光缆,束管式光缆,带式光缆,非金属光缆,紧抱式光缆和可分支光缆。按用途分有:长途通讯用光缆、短途室外光缆、混合光缆和建筑物内用光缆。
光缆的光学传输特性性能 表1
以G652.D和G655光纤为例:
光缆的光学传输特性性能 表2
2、蝶形引入光缆:俗称8字缆,适用于室内及终端安装等经常需要小弯曲半径(7.5mm)的情况,布线时可以根据现场的距离进行裁减,并配合快速连接头以及光纤冷接子进行安装,现场施工不需要进行熔纤,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
光纤主要性能参数一览 表3
| 项目 | G.657.a2 | ||
| 模场直径μm(1310nm) | (8.6-9.5)±0.4 | ||
| 弯曲半径 | 15 | 10 | 7.5 |
| 弯曲圈数 | 10 | 1 | 1 |
| 弯曲损耗dB(1550nm) | 0.03 | 0.1 | 0.5 |
| 弯曲损耗dB(1625nm) | 0.1 | 0.2 | 1.0 |
| 光纤类型 | MFD·1310 nm(µm) | 衰减·1310 (dB/km) | 衰减·1550 (dB/km) | 弯曲半径 (mm) | 融接损耗 (与G.652) |
| G.657.B | 8.8±0.4 | ≤0.35 | ≤0.21 | 7.5 | < 0.05dB |
| 光缆类型 | 允压扁力/ N(100mm) | 允拉伸力/N | ||
| 长期 | 短期 | 长期 | 短期 | |
| 架空蝶形引入光缆 | 300 | 600 | 210 | 700 |
| 入户室内光缆 | 1000 | 2200 | 40 | 80 |
光分路器(又称分光器、光纤耦合器、光纤分路器),是将光信号从一条光纤中分至多条光纤中的元件,属于光被动元件领域,是光纤链路中最重要的无源器件之一,是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的光纤汇接器件。
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主要性能参数 表6
| 参数 | 1x4 | 1x8 | 1x16 | 1x32 | 1x | ||
| 1 | 工作波长 (nm) | 1260-1650 | |||||
| 2 | 插入损耗 (dB) | 最大值 | 7.4 | 10.7 | 13.9 | 17.2 | 21.5 |
| 3 | 损耗均匀性 (dB) | 最大值 | 0.8 | 1.0 | 1.4 | 1.6 | 2.0 |
| 4 | 回波损耗 (dB) | 最小值 | 55 | 55 | 55 | 55 | 55 |
| 5 | 偏振相关损耗 (dB) | 最大值 | 0.3 | 0.3 | 0.3 | 0.3 | 0.5 |
| 6 | 方向性 (dB) | 最小值 | 55 | 55 | 55 | 55 | 55 |
| 7 | 温度稳定性(-40~85 ℃)(dB) | 0.5 | 0.5 | 0.5 | 0.5 | 0.5 | |
光纤活动连接器:在光纤通信(传输)链路中,为了实现不同模块、设备和系统之间灵活连接的需要,必须有一种能在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使光路能按所需的通道进行传输,以实现和完成预定或期望的目的和要求,能实现这种功能的器件就叫连接器。光纤连接器就是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光纤活动连接器是光系统中使用量最大的光无源器件。其典型应用范围包括通信、局域网(LAN)、光纤到户(FTTH)、高质量视频传输、光纤传感、测试仪器仪表、CATV等。
光纤活动连接器主要性能参数 表7
| 产品类型 | FC/PC | FC/UPC | FC/APC | SC/PC | SC/UPC | SC/APC | ST/PC | ST/UPC |
| 插入损耗(db) | ≤0.20 | |||||||
| 最大插入损耗(db) | ≤0.30 | |||||||
| 重复性(db) | ≤0.10 | |||||||
| 互换性(db) | ≤0.20 | |||||||
| 回波损耗(db) | ≥45 | ≥50 | ≥60 | ≥45 | ≥50 | ≥60 | ≥45 | ≥50 |
| 光纤类型 | G.652.D,9/125um | |||||||
| 工作温度(℃) | -40~+80 | -25~+70 | -40~+80 | |||||
| 储存温度(℃) | -40~+85 | |||||||
| 插拔次数 | >1000次 | |||||||
1、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该项目符合通信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产业方面,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在技术水平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所研发设计的产品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性能要求;在市场前景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能力占有国内市场并打入国际市场;在经济效益方面,是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很有前途的产业,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光纤接入网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按目前的市场形势,光纤接入网中光分配网(ODN)产品项目的研发是可行的。
2、项目主要研发内容和技术难点
(1)蝶形引入光缆主要技术难点和研发内容:
蝶形引入光缆主要技术难点:加强件的紧包和光纤半紧包;蝶形引入光缆光纤最小弯曲半径及光信号衰减。
蝶形引入光缆主要研发内容:采用合适的工装模具以保证光缆工艺结构,同时满足蝶形引入光缆光纤最小弯曲半径,并使光信号衰减达到用户要求。
(2)光分路器主要技术难点和研发内容:
光分路器主要技术难点: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及一致性、回波损耗。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及一致性指标将影响到每个输出端信号的大小;同时光分路器分支输出端多,每个分支输出端回波损耗汇聚到输入端,则产生较大的信号干扰,以致影响正常通信信号。
光分路器主要研发内容:波导芯片和的耦合对准和封装固化;调整光纤预拉伸距离,保证1×2元件的分光比和附加损耗控制在严格的工艺范围内,进而保证产品的插入损耗及一致性;分路器连接头固化和研磨工艺,保证连接头的回波损耗指标。
(六)本项目的特点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蝶形引入光缆:采用光纤半紧包干式结构,降低光纤衰减,提高产品质量,并且便于施工敷设;实用新型的接入网用弯曲不敏感光纤G.657a2型光纤,最小弯曲半径7.5mm,满足室内及终端安装等经常需要小弯曲半径的情况,较传统产品更适合于光纤到户、光纤到桌面;配合快速连接头以及光纤冷接子进行安装,现场施工不需要进行熔纤,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光分路器:光纤到户接入网技术方案一般采用光无源网络(PON),而PON组网中光分路器是核心部件。我公司投入生产的新型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相对于传统的熔融拉锥型光分路器,采用半导体工艺(光刻、腐蚀、显影等技术)制作,光波导阵列位于芯片的上表面,分路功能集成在芯片上,因此损耗对传输光波长不敏感,可以满足不同波长的传输需要;同时分光均匀,可以将信号均匀分配给用户;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以直接安装在现有的各种交接箱内,不需特殊设计留出很大的安装空间;多路成本低,分路数越多,成本优势越明显。
光纤活动连接器:属于成熟产品品种,加强员工技能操作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光缆:由于光端设备的技术趋于成熟,价格下降,光缆的使用量逐步加大,由于宽带业务的发展,光缆逐步向用户端延伸,做为主导产品的市话电缆,市场正一步步缩小,大对数电缆已被光缆所代替,该产品生产工艺成熟,需投入设备和资金,加强员工技能操作水平,能够很快出产品,创作效益。
二、技术可行分析
(一)项目的技术路线、工艺的科学性、合理性,关键技术的先进性
1、项目产品工艺技术路线
(1)蝶形引入光缆:
(2)室内软光缆:
(3)光分路器:
①熔融拉锥光分路器(Fused Fiber Splitter):熔融拉锥型光分路器工艺流程分为四个步骤:
熔融拉锥--在FBT熔融拉锥系统上制作1×2分路器基本单元;
单元封装--用专用封装材料封装保护分路器耦合区;
熔接--根据设计要求,用1×2分路器单元组合熔接成1×N型光分路器;
成品封装--将1×N型光分路器模块化封装。
②平面光波导功率分路器(PLC Optical Power Splitter):平面波导光分路器分装工艺流程:
芯片和阵列清洗;
光纤阵列耦合对准;
点胶、UV固化;
二次固化、干燥;
封装。
(4)光纤活动连接器
(5)光缆
2、项目产品主要工艺
(1)蝶形引入光缆
①工序介绍-光纤选择
根据敷设光缆的极限最小弯曲半径,选择不同的光纤;蝶形引入光缆一般情况下多选择G657.A2型光纤;室内软光缆一般情况下多选择G652.D型光纤;另外根据不同通信需要还可选择其它不同的光纤类别,如多模光纤。
光纤着色
多芯蝶形引入光缆和室内光缆生产过程中需要光纤需要着色。评价光纤着色机性能的关键指标是在保证不伤害光纤性能和一定颜料固化度的前提下的最高生产速度。
影响光纤着色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光纤收放线张力控制及排线质量等因素。
光纤紧包
室内软光缆生产过程中需要光纤紧包。光纤紧包是为保护光纤不受外部影响而在光纤涂覆外直接挤上一层合适的塑料紧包缓冲层的一个过程。评价光纤紧包机性能的关键指标是在保证不伤害光纤性能和保护层与光纤粘合紧密度的前提下的最高生产速度。
生产紧包光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外径为250μm的一次涂覆光纤直接紧包至900μm,选用材料一般为柔软PVC、尼龙和聚氨酯弹性体;另一种是用外径为250μm的一次涂覆光纤涂覆一层缓冲层(缓冲层外径为350-400μm)后再紧包至900μm,缓冲层材料为硅树脂。
影响紧包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着色)光纤收放线张力控制、第一段和第二段水槽温度和光纤预热器的温度等因素。
芳纶纱铠装和护套、蝶形夹带双钢丝和护套挤出
由于芳纶纱铠装一般采用纵向平行放置,因此铠装后需要立即护套挤出以保持不松散,同时也可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中间环节光纤应力对光纤衰减造成的影响。
室内软光缆生产过程中需要芳纶纱铠装+护套挤出;芳纶纱铠装和护套生产线放线部分架设两根FRP非金属加强件张力放线架和绞合钢丝张力放线架,以具备蝶形引入光缆蝶形夹带钢丝(+绞合钢丝=自承式蝶形引入光缆)和护套挤出功能。
由于光纤对径向应力比较敏感,在蝶形夹带双钢丝护套挤出生产过程中,要防止塑料直接冷却后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对光纤衰减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在芳纶纱铠装和护套、蝶形夹带双钢丝护套挤出生产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紧包或裸光纤的放线张力、芳纶纱放线张力和水槽温度(为防止护套塑料直接冷却后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对光纤衰减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一般第一段冷却水槽一般采用温水冷却)等因素。
工序介绍-产品测试
在所有光缆的生产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应对光纤衰减进行监测。
(2)光分路器
耦合对准的准备工作:先将波导芯片清洗干净后小心地安装到波导架上;再将光纤清洗干净,一端安装在入射端的精密调整架上,另一端接上光源(先接6.328微米的红光光源,以便初步调试通光时观察所用)。
借助显微观测系统观察入射端光纤与波导的位置,并通过计算机指令手动调整光纤与波导的平行度和端面间隔。
打开激光光源,根据显微系统观测到的X轴和Y轴的图像,并借助波导输出端的光斑初步判断入射端光纤与波导的耦合对准情况,以实现光纤和波导对接时良好的通光效果。
当显微观测系统观察到波导输出端的光斑达到理想的效果后,移开显微观测系统。
将波导输出端光纤阵列(FA)的第一和第八通道清洗干净,并用吹气球吹干。再采用步骤(2)的方法将波导输出端与光纤阵列连接并初步调整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其连接到双通道功率计的两个探测接口上。
将光纤阵列入射端6.328微米波长的光源切换为1310/1550nm的光源,启动光功率搜索程序自动调整波导输出端与光纤阵列的位置,使波导出射端接收到的光功率值最大,且两个采样通道的光功率值应尽量相等(即自动调整输出端光纤阵列,使其与波导入射端实现精确的对准,从而提高整体的耦合效率)。
图1分支PLC分路器芯片封装结构
当波导输出端光纤阵列的光功率值达到最大且尽量相等后,再进行点胶工作。
重复步骤(6),再次寻找波导输出端光纤阵列接收到的光功率最大值,以保证点胶后波导与光纤阵列的最佳耦合对准。
点胶及固化,最后根据用户要求完成封装成裸纤型光分路器、Φ0.9微型光分路器、Φ2.0盒式光分路器等型式。
在上面的封装操作中最重要、技术难度最高的就是耦合对准操作,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各项技术性能参数,本项目采用的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全自动设备,完全有电脑自动完成b.-h.步骤,完全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质量不一致,提高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有效保证了产品技术性能参数和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
(3)光纤活动连接器
光纤活动连接器生产过程中分六道大工序十一道小工序,工序之间紧密相接,且人员相互有所交叉。
光纤活动连接器生产线主要设备功能简介 表8
| 序号 | 设备名称 | 主要功能 |
| 1 | 插芯压接机 | 插芯与尾柄压接 |
| 2 | 多功能烤炉 | 粘结固化 |
| 3 | 研磨机 | 研磨插芯 |
| 4 | 各种插芯研磨夹具 | 研磨插芯夹具 |
| 5 | 各种成品研磨夹具 | 研磨插芯夹具 |
| 6 | 超声波清洗机 | 清洗研磨端头等 |
| 7 | 端面检查仪 | 研磨后&组装后端面检查 |
| 8 | 光插损/回损测试仪 | 插损/回损测试 |
| 9 | 跳线手工磨盘(PC型和LC型) | 组装件如不合格,插芯修模 |
| 10 | 配胶用电子称(精度0.01g) | 配胶 |
| 11 | 光纤故障定位仪(通光笔) | 光纤故障定位 |
①光纤选择
主干和配线光缆一般情况下多选择G652.D型光纤和光纤带;另外根据不同通信需要还可选择其它不同的光纤类别,如多模光纤。
光纤着色
光缆生产过程中需要光纤需要着色,评价光纤着色机性能的关键指标是在保证不伤害光纤性能和一定颜料固化度的前提下的最高生产速度。
影响光纤着色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光纤收放线张力控制及排线质量等因素。
光纤二次套塑
根据光纤束管同时在管内填充油膏,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序,决定着光缆的质量,它对光纤的余长控制、温度控制、机械性能及由此产生的衰耗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而对PBT料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市场上PBT和光纤油膏都选用进口。
护套挤出
采用中密度聚乙烯护套加铝塑复合带或钢塑复合带纵包,计米标示。
产品测试
在所有光缆的生产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应对光纤衰减进行监测。
3、关键技术的先进性论述
蝶形引入光缆关键技术:光纤采用半紧包(半挤压)干式阻水结构,加强件采用紧包(挤压)结构。
光分路器:耦合对准采用最先进的控制技术,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好,技术指标优于市场现有产品。
(二)项目产品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
蝶形引入光缆:国内外产品基本采用G.657.a1光纤,光纤弯曲半径≥15mm;本项目采用新型G.657.a2光纤,光纤弯曲半径≥7.5mm,提高光缆的弯曲性能,满足室内及终端安装等经常需要小弯曲半径的情况,适用于光纤到户、光纤到桌面;配合快速连接头以及光纤冷接子进行安装,现场施工不需要进行熔纤,大大提供了工程施工效率。
光分路器:光纤到户接入网技术方案一般采用光无源网络(PON),而PON组网中光分路器是核心部件。目前国内的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基本采用手动调节的耦合对准设备,该项目投资新型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采用全自动化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好,技术指标市场上现有上述产品,使用寿命长。
光纤活动连接器:采用进口研磨设备,插芯端面研磨效率更快、光学性能指标更高。
光缆:能够生产目前通信市场所需求的各种型号的光缆,投入产出比较高,符合市场的需要。
三、投资成熟程度
(一)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及技术基础
做为有着40余年生产信息通信产品历史的老企业,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并且与河南省电信规划设计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八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高等院校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该项目在论证、研制和开发过程中,与中国联通集团河南省分公司有着充分的合作,使该项目的研发更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满足通信行业发展的需求。
该项目的研究开发前期进行了项目市场调研,对相关产品的技术资料进行了收集和产品技术初步研究;编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对项目产品进行了技术设计,制定了工艺方案。
(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后续开发能力
该投资项目未引进技术。
四、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
(一)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和产品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据统计,中国FTTH用户规模已经超过百万户,FTTH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光通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我国宽带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三网融合的提出和3G的大规模商用,促使FTTH正面临着又一次大发展机遇。
国内市场项目竞争优势:
该项目的产品具有技术性能比较优势,
皮线光缆:国内产品基本采用G.6571光纤,光纤弯曲半径≥15mm;我公司采用新型G.657a2光纤,光纤弯曲半径≥7.5mm;在成本不增加的前提下,提高光缆的弯曲性能,满足室内及终端安装等经常需要小弯曲半径的情况,适用于光纤到户、光纤到桌面;配合快速连接头以及光纤冷接子进行安装,现场施工不需要进行熔纤,大大提供了工程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光分路器:光纤到户接入网技术方案一般采用光无源网络(PON),而PON组网中光分路器是核心部件。目前国内的PLC平面波导光分路器基本采用手动调节的耦合对准设备,本项目研发的新型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采用全自动化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好,技术指标优于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并且使用寿命长。
(二)国际市场状况及该产品未来增长趋势、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产品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
目前FTTH光纤接入网在国际市场已经开始得到大规模商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FTTH建设在许多国家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宽带接入市场,2008年美国FTTH论坛发布的最新市场报告指出,全美如今已经拥有376万FTTH光纤接入网线路,比一年前增长了76%。光纤接入网络在北美的覆盖如今超过1380万家庭,一年前是955万。FTTH论坛Joe Savage指出FTTH正在迅速成为宽带和先进视频业务的最佳技术选择。FTTH用户的平均下载速率如今已经达到7Mbps,一年前是5.2Mbps。据以上分析该产品在未来有巨大的市场潜能。
在亚洲,目前使用FTTH光纤接入网最普及的是日本和韩国。日本是全球FTTH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2002年1月日本FTTH用户数仅为1.2万户,2003年7月达到53.1万户,2007年,发展FTTH用户773万户以上。他的发展经验主要是为实现E-Japan,以财政补贴及减免税收等鼓励运营商来发展FTTH,从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高度来推动FTTH的发展。
韩国从2003年开始推行FTTH,2004年出台,为发展FTTH的运营商提供一半的资金来鼓励发展,预计在2010年家庭普及率将超过70%。
另外欧洲等也在大力推动光纤到户的发展,以抢占信息时代制高点。
本项目研发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优异,可替代相应进口产品,并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
(三)市场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
光纤到户是用户端到端的宽带连接最终解决方案,随着光纤、光缆和光器件价格的不断下降,新兴光纤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市场发展的角度看,光通信端将最终延伸到用户末端,本项目就是契合了这个发展趋势,满足信息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产品市场竞争力强。
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和市场支持,产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满足信息通信技术进步的需求,能够进入信息通信骨干网络,没有市场风险。
五、经费概算和资金筹措
(一)项目经费概算
投资总额约53200万元。
(二)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利用企业自有资金自主筹措53200万。
(三)项目经费使用计划
设备投资3977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2500万元;土建工程厂房建设9630万元;电力投资:410万元,安装费 500万元;产品试制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费用 500万元,不可预见费300万元。
(四)产品设备设计配套方案
(1)土建工程厂房建设:共计9630万元。
其中:生产车间:6355万元(厂房设计要求恒温无尘);研发中心综合楼:1000万元;厂区道路、绿化、管网:1500万元;自来水管网:140万元;燃气、采暖管网:635万元。
(2)设备投资39770万元
其中:光缆设备:17750万元;蝶形引入光缆设备:7171万元;光纤活动连接器设备:402万元;光分路器设备:5031万元;检测仪器和设备:9416万元。
(3)电力配套投资
容量:3000KVA
材料投资:箱变:630KVAХ5台,150万元;高压电缆:35万元;高压计费:15万元;其他材料费:65万元;施工费:35万元;变电房:60万元;预缴的电业局费用:50万元。
共计410万元。
(4)用工情况:根据设备生产能力,共需要用工596人。
六、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预测
经济效益:项目设计年产值:20000万元。其中:各型光缆产值10400万元;光分路器产值8600万元,光纤活动连接器1000万元。年销售收入:18000万元。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利税:5000万元。
社会效益:安置人员就业596人,有助于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由一般性生产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
七、申报单位综合实力和基础
(一)员工构成和基本素质
公司员工160多人,其中公司拥有大专以上学历9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
(二)研发力量、设备条件、产业基础、资金投入、内部管理等情况
1、研发力量: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本项目产品科技研发采用自主研发的形式。
2、设备条件
本项目选用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行项目的研发,能够有效保证产品工艺的实现。
3、产业基础
本公司是河南省通信工业中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有“中原电信工业之根”之称,是中原信息通信行业的骨干企业。公司始建于1970年1月,曾隶属于河南省邮电管理局和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2007年初,改制为原河南网通第一家非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目前为河南联通的参股公司。
4、资金投入
公司有较强的资金管理能力,自有资金较为充裕。随着业务发展,公司日常流动资金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除自筹资金外,公司将根据情况利用包括银行信贷资金在内的多种融资方式。
(三)相关技术获得的成就或奖励
本项目截至目前已经申报相关产品专利15项。
(四)投资项目的优势
我公司拟投资的生产线相对国内外同类型产品有一定技术优势。同时作为主体通信运营商——河南联通的参股公司,我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和市场支持,产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满足信息通信技术进步的需求,进入信息通信骨干网络,为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提供产品支撑。
(五)协作单位概况及主要协作内容
河南联通为该项目的研发提供了包括技术指导、样品试用、市场分析、改进建议等方面的大力协助。
八、实施进度计划
(一)项目实施工艺路线
1、蝶形引入光缆:
2、室内软光缆:
3、光分路器:
(1)熔融拉锥光纤分路器(Fused Fiber Splitter):熔融拉锥型光分路器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熔融拉锥--在FBT熔融拉锥系统上制作1×2分路器基本单元;
单元封装--用专用封装材料封装保护分路器耦合区;
熔接--根据设计要求,用1×2分路器单元组合熔接成1×N型光分路器;
成品封装--将1×N型光分路器模块化封装。
(2)平面光波导功率分路器(PLC Optical Power Splitter):平面波导光分路器分装工艺流程:
光纤阵列耦合对准和插入;
点胶及固化;
封装。
4、光纤活动连接器
详见第二部分技术可行分析中(一)项目的技术路线、工艺的科学性、合理性,关键技术的先进性的项目产品工艺技术路线
5、光缆
(二)项目分阶段实施内容和具体目标以及年度进展计划
项目分阶段进展计划 表9
| 序号 | 阶段名称 | 任务目标 | 完成日期 | ||
| 一期 | 二期 | 三期 | |||
| 1 | 项目准备 | 项目调研,资料收集 | 2011年8月 | 2013年3月 | 2014年4月 |
| 2 | 项目设计任务书 | 项目产品技术研究 | 2011年10月 | 2013年5月 | 2013年6月 |
| 3 | 项目评审 |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12年3月 | 2013年10月 | 2014年1月 |
| 4 | 项目技术、设备 | 项目产品技术设计,制定工艺方案 | 2012年5月 | 2013年12月 | 2014年3月 |
| 5 | 产品初步定性及相关资料准备 | 项目产品标准编制、编制工艺技术文件 | 2012年8月 | 2014年3月 | 2014年6月 |
| 6 | 产品试制 | 项目产品试制、产品工厂测试 | 2012年12月 | 2014年8月 | 2014年10月 |
| 7 | 产品试验 | 产品送检、用户试用 | 2013年2月 | 2014年11月 | 2014年12月 |
| 8 | 小批量生产准备 | 项目产品小批量生产 | 2013年5月 | 2015年2月 | 2015年3月 |
| 9 | 项目验收 | 产品鉴定、产品认证 | 2013年10月 | 2014年6月 | 2015年6月 |
1、 技术保证:
本公司做为有着40余年生产信息通信产品历史的老企业,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并且与河南省电信规划设计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八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作为河南联通的参股公司,对信息通信领域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产品在市场中具有先进性和竞争力。
2、资金保证:
公司有较强的资金能力,自有资金较为充裕,能够满足项目前期的需求。
随着项目的进展,资金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除自筹资金外,公司将根据情况申请财政补助和利用银行信贷等筹资方式。
(四)项目应用及产业化前期措施
该项目在论证、研制和开发过程中,与中国联通集团河南省分公司有着充分的合作,使该项目的研发能够得到及时的应用和市场推广,完成项目产品产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