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纪录片采访提纲实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2:59:27
文档

纪录片采访提纲实例

纪录片《XX李士伦》采访提纲采访目的1.详细了解李士伦先生的个人履历(儿时战火、青年求学、中年任教科研)2.记录李士伦先生一生的几度抉择3.感知李士伦先生的个人魅力,精神内核4.体味李士伦先生跳动着的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任督二脉5.揣度李士伦先生的个人情感(作为一个普通人去考虑)6.了解当下李士伦的坚守以及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接地气)7.通过采访研究影片的主题、结构、与作者的创作态度采访时间12月15日(星期一)(暂定,张抗老师协调)采访地点校园采访对象李士伦先生采访工具录音笔采访
推荐度:
导读纪录片《XX李士伦》采访提纲采访目的1.详细了解李士伦先生的个人履历(儿时战火、青年求学、中年任教科研)2.记录李士伦先生一生的几度抉择3.感知李士伦先生的个人魅力,精神内核4.体味李士伦先生跳动着的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任督二脉5.揣度李士伦先生的个人情感(作为一个普通人去考虑)6.了解当下李士伦的坚守以及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接地气)7.通过采访研究影片的主题、结构、与作者的创作态度采访时间12月15日(星期一)(暂定,张抗老师协调)采访地点校园采访对象李士伦先生采访工具录音笔采访
               纪录片《XX李士伦》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1.详细了解李士伦先生的个人履历(儿时战火、青年求学、中年任教科研)

2.记录李士伦先生一生的几度抉择

3.感知李士伦先生的个人魅力,精神内核

4.体味李士伦先生跳动着的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任督二脉

5.揣度李士伦先生的个人情感(作为一个普通人去考虑)

6.了解当下李士伦的坚守以及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接地气)

7.通过采访研究影片的主题、结构、与作者的创作态度

采访时间12月15日(星期一)(暂定,张抗老师协调)
采访地点校园
采访对象李士伦先生
采访工具录音笔
采访问题第一:少年时期(战火纷飞)

1.您出生在1935年,也就是说您的童年生活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度过的。您能告诉我您小时候的家庭情况吗?您父母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您的教育有什么特别之处?童年的哪些经历可能对您长大之后的性格、人生有重大影响?

2.您是怎么加入地下党的?为什么加入?都做过什么?当时家人不反对您做这么危险的事吗?

3.从一个地下党员到科研人员,您似乎从政治走向了科学,如何转变的?

4.您小时候是什么性格?(要问到体现性格的事)

5.在童年时期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6.您几岁开始上学?学了些什么?都在什么地方上过学?上学时期有无印象深刻的事情?

7.在抗日战争和战争期间,您先后有哪些重要经历?您的家庭是否受到战火影响?战争对您的学习、情感是否产生影响?

6.您20岁去莫斯科石油学院学习,为什么选择去莫斯科学习石油?当时,您所在的组织是哪?组织为什么选派您,您有没有对手?我们知道,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已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更何况您要出国留学,那么您是如何通过考试的,或者说通过这场决定您命运的考试有什么困难,您是如何应对的?当时您的家庭是何反应,毕竟您要和家人分别去异国您乡?

7.您是如何认识伍老师的?她哪些地方最吸引您?您有没有对手?是一种怎样的浪漫?

8.伍老师最感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第二:青年时期(留苏归国)

1.您20岁到了苏联,是如何克服语言障碍的?听说您现在都使用俄文,这是怎么做到的?毕竟现在的学生从小学习英文十多年也大多没达到这个程度。

2.留苏期间的吃穿住行怎么解决?

3.当时一同前往的人都有哪些?你们当时的状况都是什么样的?您最喜欢的同学是谁?你们之间的友情是怎么开始的?友情在异国的学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爱情呢?

4.当时和家人的来往是通过什么方式?

5.上学期间,家庭有什么变化?

6.在此期间对您影响最深的教授的谁?你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7.当年的大学教育和现今的大学教育有何不同?

8.留苏期间有没有受到民族歧视或者和异族他乡的人发生什么矛盾?

9.您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如何适应诸多的变化,进而在采矿系认真钻研的?

10.现在的大学生很多人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自己的专业,那么您当年是一开始就喜欢上采矿系的吗?如果不是,那么中间是如何过渡的?

11.当时全国人都看苏联电影,您喜欢电影吗?电影和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故事?

12.留苏期间对您的性格、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这些方面有何影响?

13.您的大学为什么学了五年?

14.现在全国人都在讲,当年您有什么吗?

15.您25岁回国就报名到了四川教学、科研,您为什么和家人阔别五年之后又选择背井离乡,一直到老?

16.您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家人都作何反应?尤其是爱人,毕竟您一动,家就动了,传统的中国人都很念家,您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17.您有遇到四川方言的困惑吗?怎么做的?

18.您初到南充的时候所见的四川和您所想象中的四川是一致的吗?如果不一致,请问有哪些不一致?(资料显示,当时他的口粮是定额,营养不良,住在澡堂里,步行到学校)

19.您初到四川的吃穿住行是怎么解决的?条件怎么样?

20.您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什么时候买的?

21.伍老师当时在重庆大学,您在四川,两人如何照顾?那时候有孩子吗?

22.您25岁到四川的时候,西南石油大学才见校两年,当时已经有了石油相关专业了吗?您到这后在教学方面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阻力?

23.对您的研究、教育、生产和家庭生活上有哪些影响?

24.您的生产和教学有过矛盾冲突吗?您是怎么看,怎么做的?

25.您超前的开始了凝析气田的研究,请问您当时为什么会着眼于这方面的研究?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背景?您的研究在当时有哪些困难?您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听说这项研究是您带着学生们一起做的,为什么要带这些学生?学生们面对这一新领域的研究有哪些困难?这期间有没有让您深刻的师生之间的故事?

26.您在凝析气田研究、教学上有哪些人事方面的挑战?毕竟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

27.您当初参加招生工作吗?您和学生之间最感人的事情有哪些?

28.3211英雄钻井队的事件是怎么回事?您是如何涉及其中的?

29.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一段时间的粮食是嫉妒匮乏的,请问您当时受到影响了吗?怎么度过的?

30.您为什么想到要去争取900万美元的国际援助?当时的竞争对手都有谁?您是如何战胜他们的?(大事件)

31.争取这笔巨额经费是难事,花钱同样是难事,您当初是怎么分配这笔费用的?发生过哪些不愉快?怎么度过的?(问细点)

32.中加油气转让项目是怎么回事?有何重要性?您在促成这件事上遇到过什么困难?

33.您50岁的时候再次离开四川赴美做访问学者,您为什么要去?在美国主要做了些什么?当年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对您是否有影响?

34.“师爱”基金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做?怎么做的?

35.04年的时候,您的姐姐想拉您下海经商,您为什么放弃这个暴富的机会?主要的顾虑是什么?您如果参加了这个计划,那么不仅会赚钱还能够和姊妹家人真正的团聚,为什么放弃?

36.您20岁就去了苏联,回国后又到了四川一直到现在,中国多都有乡愁,您有吗?自从离开绍兴后,您的生活一直在他乡,作为儿子,您似乎必须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做一个选择,您选择了工作,后悔过吗?为什么?

三、老年时期

1.据说您的一大爱好是爬楼,年轻时在南充爬楼,现在到成都也爬楼,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锻炼身体,有乐趣吗?坚持了多久?爬楼是单纯的锻炼身体吗?

2.您的字写的特别好,怎么练出来的?

3.您离休后仍然坚守在教学岗位上,为什么?

4.您觉得自己老了吗?为什么?

5.您现在的生活规律是怎么样的?

6.您一生培养了许多大学生,可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您怎么看?

7.您现在的是什么?

8.据说您有个愿望,就是要写十本书,为什么是十?

9.您怎么看待落叶归根的问题?

10.您发过脾气吗?您发脾气是什么样子?

11.您和学生赌过气吗?因为什么事?怎么解决的?

注意:

  1.第一天可以不用先采访,陪他散散步,取得信任和好感,别急于说出你的目的。

  2.第二天先问最轻松的少年时期;第三天,问老年时期;第四天再问留苏回国之后的部分,这部分比较敏感,最后问。红色字体的部分最敏感,放在最后问,而且要问细。

  3.所有问题,要记得追问。问细,就像了解一件事情的人物、情节、时间、地点、发展、高潮、结尾一样问出一条线来。

  4.千万别把他当做神,要当做普通人来挖掘故事和情感。

文档

纪录片采访提纲实例

纪录片《XX李士伦》采访提纲采访目的1.详细了解李士伦先生的个人履历(儿时战火、青年求学、中年任教科研)2.记录李士伦先生一生的几度抉择3.感知李士伦先生的个人魅力,精神内核4.体味李士伦先生跳动着的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任督二脉5.揣度李士伦先生的个人情感(作为一个普通人去考虑)6.了解当下李士伦的坚守以及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接地气)7.通过采访研究影片的主题、结构、与作者的创作态度采访时间12月15日(星期一)(暂定,张抗老师协调)采访地点校园采访对象李士伦先生采访工具录音笔采访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