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名师教学设计《昆明的雨》示范教学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2:58:33
文档

名师教学设计《昆明的雨》示范教学教案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推荐度:
导读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过渡:同样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感悟。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二、初读课文,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1.圈画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情。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圈画出作者围绕“昆明的雨”,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雨中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味道鲜美种类繁多的菌子:一点都不酸的杨梅:娇娇的吆喝声:带着雨珠芬芳馥郁的缅桂花:和德熙喝着酒赏着花的旧时光……

  3.思考质疑:作者不是要写昆明的雨吗?可雨在哪里?

  明确:①都是发生在雨中的景象 ②在雨的滋润下得以生长。

 

  三、镜头定格,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1.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试着用文中一两个词语概括。

  明确:空气湿润、雨季相当长,但并不使人厌烦、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选择文中的一种景物,具体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教师配上图片,给出示例:“你看,倒挂在门头的仙人掌“浓绿、很多、极肥大”,这么旺盛的仙人掌就是昆明的雨滋润的,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丰满的。

 

  四、品读文本,体悟其中情味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文中哪些画面很让人动情?品读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情味内容。教师示例分析:卖杨梅的小姑娘:(1)朗读:“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声音娇娇的。”(2)品析:寥寥几笔,绘出一幅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刻画了一个娇俏、文静、可爱的女孩形象。她小小年纪就要靠卖杨梅贴补家用,生活应该是艰辛的,可她仍戴着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说明了她有爱美之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小组合作品悟:预设《送缅桂花的母女》《雨中与友人小酌》等

  品析: 贫穷却爱美的小姑娘,分享缅桂花的房东母女,她们面对艰辛的生活都是勇敢而从容的。他们和那些生命力顽强、长得又大又美的仙人掌一样,活得明亮、丰满而使人动情。

 

  五、合作探究,品析语言的淡而有味。

  师:王安忆评汪曾祺: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深情的。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活动一:【我是朗读者】

  请以朗读者的身份,读出你喜欢的语句,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通过朗读感受其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或氛围的美,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平淡有味”的语言,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感受文字的美和内在的意韵。

  示例:①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滑,嫩,鲜,香。”能不能将逗号改成顿号?

  明确:不能,体现原句作者的陶醉、赞美之意),师生一起总结:汪老有一支神奇的笔,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有时用传神的比喻,有时连比喻也不用,仅仅几个小小的标点,却总能让我们有看见当时情形的感觉。

  ②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的使用不仅语言简洁,读来亲切、口语化,也凸显出作者的惊叹与喜爱。追问:要是在这两句话前各添加一个感叹号表达作者的感情,你会加什么?

  预设:(咦)这种东西也能吃?! (哇/啊)这东西这么好吃?!

  师生对读,再次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雨季菌子美味的喜爱与怀念,提示学生注意句末的标点符号。

  适时点评:菌子是属于昆明的雨季,而菌子的色香味是属于有趣的美食家汪曾祺的。正因为心中有趣,文章才有趣。汪曾祺的散文就是这样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③酒店小酌:一条偏僻的小街道,一个安静的小酒店,一张桌子,两条凳子,桌面一碟肥而不腻的猪头肉,半市斤酒,与好友相对而坐,店外嘀嗒雨声,淡淡花香弥漫,时间仿佛静止在了此刻。这闲适、平淡的氛围,多美!

  

(设计意图:汪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及旁批,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一环节意在抓重点、寻美点、品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去感受文本的美,去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情。为了引导学生动情地品味语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设计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真正走进文本,并联系生活运用。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

  活动二:【视频欣赏:过桥米线—汽锅鸡】

  这一家所以有名,一是汤好,汤面一层油,看似毫无热气,而汤温在一百度以上。据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不懂吃过桥米线的规矩,汤上来了,他咕咚喝下去,竟烫死了。二是片料讲究,鸡片、鱼片、腰片、火腿片,都切得极薄,而又完成无残缺,推人汤碗,即时便熟,不生不老,恰到好处。

  设计意图:本课属于自读课,重点在于学生要学会自读品悟的能力,并且能够自主运用这份能力去自主学习,在迁读悟美的环节,让学生阅读汪曾祺《过桥米线—汽锅鸡》,感受一碗普通的过桥米线作者将其写得有滋有味,语言也像雨一样虽平凡却让人觉得丰满、明亮、动情。

  活动三:【小试牛刀: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想念过去的味道。那你的家乡味是什么呢?模仿作者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选取自己家乡的特色食物,写几句有滋有味的文字。

  

(设计意图:散文教学中最自然最美妙的实践方式就是品读语言、抒写心声。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我们要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来探讨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在多样的读写创造活动中,丰富情感,增强描绘生活的能力。活学活用,既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又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迁读悟美,感受作者诗意审美。

  在作者眼中一切都是美妙的、诗意的,思考为何作者会将昆明描绘的这么美好?

  【背景资料】原来汪曾祺的一生极为艰难,他经历了中国社会脱胎换骨的时期,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大,在那里他结识了像沈从文、闻一多等文坛名人,这段时间,虽生活艰苦,但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昆明汪曾祺也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同时他也在此收获了他人生中的爱情,所以,在昆明的七年无疑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汪曾祺在昆明》

  因为热爱,所以他笔下的景、物、人、事才显得格外动情,因为热爱,情感像雨一样绵长:因为热爱,文字语言风格像雨一样。

  【品读共分享】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我发现,______原来也是一种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情趣和美,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七、课堂总结:

  昆明的雨,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看似随意,又别具匠心,这“苦心经营的随便”背后,是对生活细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师运笔的从容洒脱,如果你对汪老的散文意犹未尽,想对汪老了解更多,可以读他的作品《人间草木》《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生活,是很好玩的》。

八、作业:作业本  

九、板书设计:

文档

名师教学设计《昆明的雨》示范教学教案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凡人小事寄寓深情。 2.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感受作者的诗意情怀,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美。 教学重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创意: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飞花令游戏好不好?我们今天飞花令比拼的主题字是“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