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知识整理
(一)、书法艺术——出鬼入神
1、书法含义: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 为内容,以某种 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书法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 和 ,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3、汉字演变:甲骨文→ →篆书→隶书→ →楷书→ 。其中, 和 是正式书体, 和 是辅助字体。
4、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 字 体 | 创立或成熟时间 | 特 点 |
| ⑴小篆 | 创始于 |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
| ⑵隶书 |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 |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
| ⑶楷(真.正)书 | 形成于 |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
| ⑷行书 | 开始盛行于 |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
| ⑸草书 | 起源于 .成熟于 | 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
| 朝代 |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
| 秦代 | 李斯是著名的 家 |
| 东晋 | 王羲之尤擅 ,行书;代表作《 》《 》等,号称“ ” |
| 唐代 | 欧阳询、 、 ,分别创立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 则擅长草书 |
| 北宋 | 苏轼、 、 、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
| 元代 | ,创立赵体 |
| 明代 | 文征明、董其昌 |
1、中国画:
⑴地位: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⑵分类:①以题材不同:分 画、 画、 画三大画科。
②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 、勾勒与 、设色与 等区别。
③艺术风格上:分错彩镂金的 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 画两类
2、文人画
⑴地位:是 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⑵特点:①追求 风格;
②创作上强调 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 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3、山水画:
⑴地位:山水画作为的画科,出现于 兴起的 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特点:①以 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在 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
③在 上,注重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人物画 、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
1、上古先秦时期
⑴黄帝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 ”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⑵新石器早期:河南舞阳出土的距今约9000年的“ ”,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⑶战 国 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 ,钟上铭文记载着上古乐理。
2、汉唐时期
⑴秦汉:设 机构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有“ ”“ ”
⑵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 ”。
⑶南北朝和隋唐: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 ,总称 ,规模宏大。
3、明清时期
⑴音乐:戏曲音乐繁荣;
⑵器乐:形成古琴、 、筝、 、唢呐、 、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
⑶名曲:琵琶曲《 》,《 》。
四、舞蹈艺术——宫廷舞和民间舞
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
⑴萌芽:青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 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
⑵产生:夏商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
⑶发展: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 形式在内的 制度。
汉代设 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 舞用于宫廷祭祀。
⑷鼎盛:隋唐官办的乐舞机构有 , , 等培训专业乐舞艺人.还吸收 等乐舞。
宋元宫廷队舞,继承了 传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
⑸衰落:明清宫廷舞蹈内容上多为帝王,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⑴先 秦:《 》和 中描写了周代中原及 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
⑵两 汉:各地乐舞有了相应发展,出现歌舞繁荣的局面。
⑶南北朝:敦煌石窟的《 》展示了“ ”的风范。
⑷隋 唐: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大 、大 和大 。
⑸宋 朝:民间 兴盛,民间 活跃,有许多节目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武林旧事》)
五、戏曲艺术——多种戏曲成就
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代“ ”,唐代 都与戏曲有渊源关系。
2、初步形成:自 开始, 、鼓子词、 等说唱形式发达, 与 脱颖而出。
3、杂剧兴盛:元朝
4、传奇剧繁荣:明代形成 , , ,昆山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形成“ ”
5、京剧出现和繁荣:清朝
二、单项选择题(共48题)
【“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2、古代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3、古代中国成熟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A.商代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时期
4、下列字体创始于秦朝的是()
①行书 ②小篆 ③楷书 ④草书 ⑤隶书
A.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③④
5、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A、小篆 B、隶书 C、金文 D、楷书
6、隶书始于秦朝,成熟于( )
A、汉魏 B 、隋唐 C、宋元 D、明清
7、将隶书发展为楷书的是( )
A 、钟瑶 B、王羲之 C、王献之 D、顾恺之
8、在中国书法中,把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 楷书 B、 行书 C 、隶书 D、草书
9、被称为“书圣”的是( )
A、 王献之B、王羲之C、王夫之 D、王律之
10、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 )
A、 篆书 B、 隶书 C、 草书D 、楷书
11、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2、隋唐时期的楷体名家是 ( )
①欧阳询 ②颜真卿 ③ 怀素 ④ 张旭 ⑤ 柳公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
13、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的书法家分别是( )
A、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B、欧阳修、 颜真卿、柳公权
C、欧阳询、颜真卿、柳宗元 D、欧阳修、 颜真卿、柳宗元
14、《玄秘塔碑》是谁的书法代表作(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苏轼 D 、蔡襄
15、北宋四大书法家指的是( )
A、颜黄米蔡 B、苏黄米蔡 C、苏柳米薛 D、赵蔡苏黄
16、下列有关汉字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⑴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统一了文字
⑵知识群体的形成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⑶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是东晋人
⑷张旭是草书“圣手”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⑵⑷
17、我国汉字形体的演变可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B.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秦隶、楷书 D.金文、甲骨文、秦隶、篆书
【画中有诗】
18、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副山水画是( )
A、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B、展子虔 《游春图》
C、文征明 《春深高树图》 D、朱耷 《荷石水禽图》
19、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
A、文人画 B、 山水画 C、 花鸟画 D、 油画
20、按兴盛的先后顺序年排列中国古代画种( )
(1)风俗画(2)人物画(3)宗教画(4)山水花鸟画
A、(2)(3)(4)(1) B、 (3)(2)(1)(4)C、 (4)(2)(3)(1) D、(2)(4)(1)(3)
21、中国画中,最有代表性的画科是( )
A、山水画 B 、文人画C、花鸟画D、油画
22、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是( )
A、追求抒情写意 B、描绘自然风景
C、以社会风俗为题 D、讲究布局构图
23、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
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
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24、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
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
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25、《清明上河图》备受历史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该画
A.反映了当时绘画题材的广泛 B.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C.反映了北宋经济文化的繁荣 D.体现了北宋国泰民安
27、促进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 、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文人进入画坛
C、 绘画理论的总结 D、 人物画的出现
28、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属于 ( )
A、 人物画 B、 山水画 C 、风俗画 D、 花鸟画
29、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是()
A.山水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宗教画
30、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错误的是()
A.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B.特别讲究布局构图
C.画面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D.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31、苏轼的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的是下列哪类画的特点()
A.山水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宗教画
【金生玉振】
32、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志在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这里弹奏的琴曲是( )
A、《高山流水》 B、《阳关三叠》C、《渔樵问答》 D、《平沙落雁》
33、湖北随县出图的编钟属于中国古代哪个时代的音乐成果( )
A 春秋 B战国 C秦汉 D隋唐
34、20世纪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是( )
A.湖北随县出土的青铜编钟 B.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C.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埙 D.唐墓壁画女舞图
【宫廷舞和民间舞】
35、至今犹存的,《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是( )
A、傩舞 B、胡舞 C、队舞 D、盘鼓舞
36、隋唐时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 )
教坊司 ②梨园院 ③太常寺 ④ 布政司
A、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37、我国古代宫廷乐舞的鼎盛时期是()
A.周代 B.汉代 C.隋唐 D.宋元
38、生动描写了周代中原地区民间舞蹈形式的作品是( )
A.《诗经》 B.楚辞
C.《武林旧事》 D.《西凉乐舞》
【戏曲】
39、元曲由下列哪些剧种组成( )
(1)滑稽戏(2)讲唱戏(3)传奇(4)杂剧(5)散曲
A 、(1)(2)(3) B、(3)(4)(5) C、(1)(2) D、(4)(5)
40、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
41、京剧中的青衣一般是指
A.品貌特异的男子 B.大家闺秀
C.武勇妇女 D.的妇女
42、元关汉卿的元曲代表作是( )
A、《汉宫秋》 B、《窦娥冤》 C 、《西厢记》 D、《牡丹亭》
43、京剧成为流行全国的最大的剧种是在( )
A、 清朝时期 B 、 明朝初年 C、 明朝中后期 D、 元朝末年
44、下列作品,属于明代传奇中最出色的是( )
A 、《窦娥冤》 B、《汉宫秋》 C 、《西厢记》 D、 《牡丹亭》
45、中国最早的戏曲出现在(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6、下列地方戏曲中,属于安徽是( )
A、黄梅戏 B、昆曲 C、评弹 D、吕剧
47、下列剧种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杂剧 ②昆剧 ③传奇 ④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48、对京剧影响最大的声腔是( )
A.海盐腔 B.余姚腔 C.弋阳腔 D.昆山腔
三、非选择题(共4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清明上河图〉 图二 颜真卿〈多宝塔碑〉
请回答:
以图一和图二为例,说明文化是如何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概况的?
答案:〈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经济繁荣的景象;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反映盛唐时期的气势雄浑和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雄后。
基本特征:书画同源,都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由注重实用功能到注重审美功能.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材料二 有人说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他著名的诗篇。
请回答:
(1)料一提供的作品是什么体裁?
(2)这一体裁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谁?其代表作品是?
(3)材料二中所说的人是谁?他的画大多属于哪种题材?
答案:①元曲(散曲)②关汉卿;《窦娥冤》③王维;他的画大多是山水画
3、阅读下列材料: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
——徐渭在画上自题诗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有真魂。
——郑板桥赞美黄慎
请回答:(1)文人画有什么特点?
(2)郑板桥诗反映了中国山水画的什么特点?
答案:(1)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2)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而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初,画有变,风俗画,题广泛;有大师,张择端,上河图,成长卷。北宋朝,汴梁城,百工业,最繁荣;人物众,前后拥,车马船,尽集中。有酒铺,有茶棚,有铁匠,有木匠,有木工;卖花女,算命翁,桥上下,俱畅通。建筑群,起楼层,熙攘间,笔画清;杂不乱,步步精,古都市,入眼中。
材料二 《清明上河图》局部
请回答:
(1)《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是什么时期、什么地方的繁华景象?
(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从绘画的发展史和风格上看,《清明上河图》属于什么画?这类画在北宋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清明上河图》所描写的人物有哪些?
(4)风俗画的题材相当广泛,《清明上河图》对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改革开放以来,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占该市国民经济收入的10.9%,成为开封的“兴市之本”。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1)北宋,东京
(2)张择端;风俗画;城市兴起,商品经济繁荣。
(3)骑马的,做车轮的木匠,卖剪刀的铁匠,还有卖花的、算命的以及各种摊贩等。
(4)市街、城郭、货郎、杂戏、仕女、车马、耕织以及村学、村牧、运粮、航船等
(5)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