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2:57:32
文档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9、《古诗两首》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10、《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11、《秋天的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12听听,秋的声
推荐度:
导读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9、《古诗两首》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10、《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11、《秋天的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12听听,秋的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9、《古诗两首》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10、《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11、《秋天的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12听听,秋的声音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话题是“秋天的快乐”;我的发现,扩展出表示前面这种颜色的新的词语;习作: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日积月累:对对子、训练词语的搭配。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总体构想

 本单元,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           ”“秋天的雨把      给了       ,              ”“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             ”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三、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三组整体教学课时备课

学习目标:

1、会认20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

4、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前置学习提纲:(一)

一、 导语质疑:

读了本单元导语,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标出生字词,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字词典。

2、第二遍读课文,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求读得准确、流利。签字:

3、识记生字新词。

(1)我会选:

促、忆、异、逢、佳、倍、遥、插

(  )进、记(  )、(  )同、相(  )、(  )节、加(  )、(  )远、(  )花

(2)比比组词:、

依( )并( )精( )抽( )扬( )婆( )房( )

衣( )拼( )情( )邮( )杨( )菠( )坊( )

(3)我会填:

五(  )缤纷、舒(  )(  )服、(  )惊(  )色、(  )呼( )唤、垂(  )丧(  )

前置学习提纲(二)

一、初通文意:

1、第三边读课文,每读完一篇都要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第四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段,把感受写在旁边。

二、品读重点,体会感情

1、通读古诗两首

(1)《夜书所见》中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结合注释解词) 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          。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结合注释解词)      

                              。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的字是     。“遥”字你体会到什么?                      “少一人”少的是谁?         。

(3)再古诗你体会到两位诗人是什么样的感情?

2、《风筝》

(1)朗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2)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3)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受?  

(4)实践活动:说说自己放风筝的快乐。

3、《秋天的雨》

(1)读课文第2、3段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呢?

(2)“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一句里是用了        修辞手法,你是从     这个字上看出来的。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点,仿照书上的句式写一句话。

(3)默读第4段完成安课文内容填空“它告诉大家,             。小喜鹊              ,小松鼠              ,小青蛙             ,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                       ,杨柳树叶                                   ,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你还知道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4、《听听,秋的声音》

(1)通读课文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四、质疑:将单元中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边读边记)

前置学习提纲(三)准备秋天的诗文朗诵会

收集资料:

1、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2、背诵秋天的诗文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读文识字

一、课前自主完成前置学习提纲(一)

二、小组合作,学生字读课文

1、小组交流生字、词语。组员互相评价。

2、课件展示,多种方法检查巩固。

结合课文理解:萧萧、重阳节、茱萸、憧憬、凌空、大惊失色、倏地、垂头丧气、千呼万唤、磨坊、清凉、留意、五彩缤纷、频频、舒舒服服

3、指导写字。萧、深、篱、歇、丧、柔、紫、紧

 4、指定学生接读课文,同学评价。教师指导难读的句子。

 【设计说明:完全相信学生、依赖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二课时: 初通文意

一、课前完成前置学习提纲(二)

二、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完成对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的理解。

第三课时:欣赏秋天的美

课前交流积累的写秋天的词语

1、《古诗两首》背诵,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秋天的雨》

(1)交流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2)关于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以外的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就叫拟人。例如2、4段。

(3)怎么运用呢?可以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也可以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续写第二段,秋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4)以读引说:请同学们试着说个句子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

(5)问题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本文的结构特点:前四段每段第一句为中心句,第五段概括全文。

(6)背诵课文,

3、《听听,秋的声音》背诵课文

第四课时:感受秋天的快乐

秋天不仅美丽,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

《风筝》

(1)课文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找出有关词句,体会体会。

(2)心理描写: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我们快活的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的奔跑。”线断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

(3)你还知道那些描写心理的词语?依依不舍、愉快、忐忑不安、烦躁不安

(4)怎样进行细致的心理描写?整体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事例,动作、语言、神态把人物的心理变化写具体。

(5)以读引写:根据课文续写一段话,我们找到了风筝,突出心理变化。

(6)以读引说:你喜欢秋天里的活动有哪些?利用周末走近秋天,观察游戏。

第五课时:秋天的美文大展示

每人准备一篇或一段写秋天的美文,朗读比赛

第六课时:描绘秋天

“写一幅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关于写作策略的几点看法:

策略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口语交际为习作打基础,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3、习作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和积累的好词好句。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秋天的快乐“,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赏菊花、秋游等活动。讲之前要选那些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为习作提供生动的素材。

策略二:加强小练笔

本单元教材除了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习作外,还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小练笔”。教材中的“小练笔”找到了课本资源的读写结合点,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材中安排的练笔练习,又不能满足于此,教师要努力拓宽练笔的范围和途径。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

 比如,学了《风筝》,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寻找“幸福鸟”,没有找到或者找到后的心情,写一段话;学了《秋天的雨》,可以引导想象秋天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仿写一段话;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声音的素材或实地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写下自己所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因为是小练笔,所以可长可短,可抒可批,这样畅达。可以是续写式,可以是填补式,可以是感悟式,也可以是自由式。当然,这样做会给老师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备课时必须仔细钻研教材,构思好课文的最佳练笔。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

秋天到了,写写秋风、秋雨、秋果;冬天到了,写写寒风、冰块、大雪。开学了,写下对自己的勉励和希望;学期结束了,向父母汇报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重视观察日记的引导。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最好的老师。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一开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观察事,“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菜场的事”等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日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包罗万象,要懂得欣赏。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笔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观察日记还要经常交流,常用的方法是,将日记本一一挂在墙上,学生可以自由查看,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评语或建议。

策略三、吊足“胃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很多,但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之情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信任,首先应该建立在第一堂课上,并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

1、重要的第一印象。新学期第一堂作文课,教师走入课堂必须心里有“底”,肚里有“货”。先博得同情:“写作文挺不容易吧?”继而话锋一转:“今天,不妨咱们来换个角色,你们出题,老师即兴口头作文,如何?”当学生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作文难题都被老师迎刃而解的时候,学生发自内心的惊讶、佩服,就会转化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2、经常流露对文学的爱好。课内课外,常和学生聊聊,比如说,小时侯爱看的书,古今中外的文人轶事,自己写文章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欣赏的好词好句等等,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勤奋好学与文学功底。强烈的向师性也会激起他们多看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经常举行一些读书交流会,师生共同品味读书的乐趣。

3、表现出对学生真心的理解。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4、善待学生的作业。教师杂务多,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有时候一忙,就暂时搁置了,疏不知,这伤害了学生满怀期待的心!一篇作文,就是一颗真心,教师不但应该及时阅读,而且要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第七课时:训练《语文课时练》

第八课时:测验

文档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合课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9、《古诗两首》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10、《风筝》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体会小伙伴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11、《秋天的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12听听,秋的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